空心柳

藥材名稱:鰻鱺

名稱出處:《別錄》

概況

異名:白鱔、蛇魚、風鰻(《綱目》),鰻魚(《本經逢原》),白鰻、青鱔(《中國動物圖譜·魚類》),鰻(《中國經濟動物志·淡水魚類》)。

基源:為鰻鱺科鰻鱺屬動物鰻鱺,藥用其全體或肉。

原動物:鰻鱺Anguilla japoniica Temminck et Schlegel

形態:身體細長,前部呈圓筒狀,後部稍側扁。頭長而尖,頭長較背鰭起點至臀鰭起點的距離為大。吻短,稍扁平。下頜較上頜稍為突出,上下頜具細齒、脣厚,肉質。眼很小,位於口角之上方。鰓孔小。側線完全,鱗細而長,隱藏於表皮內。背鰭很低且長,其起點至尾鰭基部的距離為至吻端距離的2.2倍左右,後端聯於尾鰭。胸鰭短圓,位於體正側,緊貼近鰓孔。無腹鰭。臀鰭低長,與尾鰭相連。尾鰭短,呈圓形,肛門緊接在臀鰭起點之前。胃有育囊。體背部灰黑色,腹部白色,無斑點。(圖見《中國經濟動物志·淡水魚類》.圖123)

生境與分佈:生活在江河湖泊中。到一定年齡,於秋天入海產卵。食物以小魚、蟹、蝦、蚯蚓及水生昆蟲等為主。分佈於長江、閩江、珠江流域及海南。

生藥

採集:四季捕撈,捕後去內臟,鮮用。

化學性質

肉每100g含水分 76g,蛋白質 14.5g,脂肪 8g,灰分 1.4g,Ca 166mg,P 211mg,Fe 1.8mg;維生素:A 3000單位,B1 10μg,B2 100μg,C 15mg,尼克酸3.0mg。從肌肉中還分離得肌肽(Carnosine)和鵝肌肽(Anserine)。在18~22℃放置一晝夜,含揮發性鹼性氮13.7mg%,揮發性還原性物質36μgN/g,組織胺(Histamine)<2.2mg%及顯著的丁酸。魚身粘滑液含多糖,多糖中含葡糖胺0.65mg,半乳糖胺6.5mg,葡糖醛酸0.16mg%,鰻肝含維生素尤其豐富,每100g含維生素:A 15000單位,B1 300μg,B2 500μg[l]。肉、皮和內臟中含粗脂質24.94%、20.00%和14.96%。遊離脂由中性脂(86.71%~94.94%)、磷脂(14.13%~12.74%)和糖脂(0.63%~1.22%)組成[2]。新鮮魚中含有精胺(Spermine)、亞精胺(Spermidine)、腐胺(Putrescine)和屍胺(Cadaverine)[3]。還有胍基化合物如肌酸(Creattne)、肌酸酐(Creatinme)和精氨酸(arginine)[4]。膽汁中含有膽紅素(Bilirubin)二葡糖酸甙、膽紅素單葡糖酸甙、膽綠素(Biliverdin IXα)[5]。從鰻鱺魚的心室中分離出鈉尿肽(Natriuretic peptide)[6]。

參考文獻

[1] 江蘇新醫學院.中藥大辭典.下冊.上海人民出版社,1977:2719。


[2] CA 1985;102:183916v。


[3] CA 1988;108:54615w。


[4] CA 1988;108:54617y。


[5] CA 1988;109:20438w。


[6] CA 1991;115:89434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