薺菜

藥材名稱:

(蟅)蟲

名稱出處:《本經》

概況

異名:地鱉(《本經》),土鱉(《別錄》),簸箕蟲(《本草衍義》),山

螂(《本草求原》),地烏龜(《分類草藥性》),中華地鱉、土鱉、土元(通稱),螞蟻蟲(江蘇),地團魚(湖北)。

基源:為鱉蠊科地鱉屬中華真地鱉,姬蠊科後片蠊屬東方後片蠊的雌性成蟲全體。

原動物:中華真地鱉Eupolyphaga sinensis(Walker)及東方後片蠊Opisthoplatia orientalis(Burmeister)。冀地鱉Polyphaga plancyi Bdiver

形態:雌雄異形,雄蟲有翅,雌蟲無翅。雌蟲長約3cm,體上下扁平,黑色而帶光澤。頭小,向腹面彎曲。口器咀嚼式,大顎堅硬。複眼發達,腎臟形;單眼2個。觸角絲狀,長而多節。前胸擴大如盾狀,前狹後闊,蓋於頭上。雄蟲前胸呈波狀紋,有缺刻,具翅2對,前翅革質,後腿膜質,不用時褶成扇狀。足3對,發育相等,具細毛,生刺頗多,基部擴大,蓋及胸腹面及腹基部分,跗節5,具2爪。腹部第1腹節極短,其腹板不發達,第8、9兩腹節之背板縮短,尾須1對。雄蟲第9腹板有腹刺1對;雌蟲第8、9兩腹板縮藏於第7腹板的裡面。生殖器不突出。(圖見《中藥大辭典》.下冊.2684頁)

生境與分佈:棲息於陰暗潮溼、腐殖質豐富的鬆土中及枯枝落葉下、石下、住室廚房、糧倉、灶腳、作坊牆邊及柴草堆下。分佈幾遍全中國。

東方後片鐮又名金邊土鱉(福建、湖南),赤邊水

(貴州)。雌雄蟲形態相似。雌蟲長2.7~3.3cm;雄蟲長2.2~2.4cm。體黑褐色。頭部位於前胸下。眼不發達,眼間區寬。前胸背板呈三角形,兩側後腳近於垂直。前側緣有淡黃色鑲邊。前後翅均退化為翅基,末端尖削。足粗短,腿節下緣有巨刺。腹節腹板雌蟲僅見7節,雄蟲可見8節。尾須粗短。(圖見《中藥大辭典》.下冊.2684頁)

生藥

採集:5~8月間捕捉。捕捉後,置沸水中燙死,晒乾或烘乾。

土鱉電主產於江蘇、浙江、河南、湖北;金邊土鱉主產於福建、廣東、廣西。冀地鱉產於北京。

鑑別:土鱉蟲為昆蟲地鱉的乾燥雌蟲。呈卵圓形而扁平,長2~3cm,寬1~2cm。頭部一端較窄;尾部較寬,背面紫黑色,呈甲殼狀,為9個橫節覆瓦狀排列而成。腹面深棕色,有光澤,可見小形的頭部,棕黑色;觸角,對,多已脫落。胸部足3對,彎曲,腹部隆起,有彎曲的節,尾節較寬而略尖。質鬆脆,易破碎。氣腥臭,味微鹹。

以完整、油潤光澤、無泥者為佳。

金邊土鱉為昆蟲赤邊水

的乾燥雌蟲。呈長卵形而扁,長3~3.5cm,寬1.5~2cm,背面黑棕色,有光澤,呈甲殼狀,有10個橫節,第1節較寬,邊緣有黃色狹邊,以下9節邊緣,為紅棕色,每節均有鋸齒,第2、3節的兩側各有1對特異的翅狀物。腹面紅棕色,有光澤。

冀地鱉為昆蟲冀地鱉的乾燥雌蟲。長2.2~3.7cm,寬1.4~2.5cm,背面黑棕色,通常在邊緣帶有淡黃褐色斑塊及黑色小點。

加工炮製:炒土鱉蟲 取淨土鱉蟲置鍋內,用文火加熱,炒至微焦,取出放涼。

貯藏:置通風乾燥處,防蛀。

藥理

土鱉蟲總生物鹼5~20mg/kg iv,對兔心呈明顯負性作用,使左室收縮壓、左室舒張末期壓力和左室壓力最大速率均降低[1],並能提高小鼠耐缺氧能力[2]。土鱉蟲水提液1.08g/kg ig,有延長大鼠出血時間和復鈣時間[3,4]。土鱉蟲水煎液2.4g/kgig,連續60d,可升高鵪鶉血漿HDL/TC值及卵磷脂膽固醇醯基轉移酶活性,並能延緩動脈粥樣硬化的形成[5]。土鱉蟲1.34~5.35g/kg ig連續10d,可使大鼠血球壓積、全血高切粘度和紅細胞聚集指數增降低[6]。

參考文獻

[1] 安徽中醫學院學報 1989;3(3):84。


[2] 中草藥 1989;20(6):20。


[3] 中藥藥理與臨床 1991;7(2):32。


[4] 中藥藥理與臨床 1995;11(1):33。


[5] 中國中藥雜誌 1991;16(5):299 。


[6] 中草藥 1994;25(1):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