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蠟梅

藥材名稱:錦地羅

名稱出處:《生草藥性備要》

概況

異名:一朵芙蓉花(《嶺南採藥錄》),文錢紅(《陸川本草》),金線吊芙蓉(《南寧市藥物志》)。

基源:為茅膏菜科茅膏菜屬植物錦地羅的全草。

原植物:錦地羅Drosera burmannii Vahl,又名落地金錢(廣東),金雀梅(福建)。

形態:多年生草本,無球莖。葉基生,多數層層旋疊如銅錢,葉片倒卵狀匙形,長6~10mm,寬約6mm,邊緣密生紅色長腺毛,基部漸狹成柄;托葉膜質。花莖1~3,柔弱,無毛,自葉叢抽出,高6~22cm。總狀花序狹長,花梗長約3mm;苞片小,鑽形;花萼鐘形,長3~3.8mm,裂片5,狹卵形;花瓣5,白色,倒卵形,長約4mm;雄蕊5;子房近球形,無毛,花柱5,具流蘇狀柱頭。蒴果背裂,種子多數。花期5月。(圖見《中國高等植物圖鑑》.第2冊.73頁.圖1875)

生境與分佈:生於低溼草地或山坡草地。分佈於福建、臺灣、廣東、廣西、雲南。

生藥

採集:4~5月採收全草,剪去花莖,晒乾。

鑑別:乾燥全草葉片倒卵狀匙形,黃褐色,菲薄,邊緣密生紅色腺毛,托葉流蘇狀。全部葉片重疊擠壓,呈銅錢狀或形狀不規則的扁塊,直徑約15~24cm,厚約5~8mm。底部棕褐色,有殘存黑褐色線形的根;邊緣紅色、氈狀,摸之疏鬆;頂面枯黃色,中央殘存1~3朵花莖的基部;花莖纖細,黃褐色,很少帶有花朵。氣微,味淡。以朵大、邊緣紅色,無泥屑雜質者為佳。

藥性

性味:甘、淡,涼。 ①《生草藥性備要》:“味淡,性寒。” ②《陸川本草》:“淡,涼。” ③《南寧市藥物志》:“甘,平。” ④《全國中草藥彙編》:“甘、微苦,涼。”

功效:清熱利溼,涼血解毒,化痰消積。

主治:痢疾,肺熱咳嗽,咽喉碎痛,小兒疳積,耳內流膿。 ①《全國中草藥彙編》:“治腸炎,痢疾,咽喉腫痛,肺熱咳嗽,咯血,衄血,小兒疳積。” ②《生草藥性備要》:“有紅白二種,紅治紅痢,白治白痢,煲瘦肉食湯;作茶飲治小兒生疳。” ③《本草求原》:“解積毒,理疳積。” ④《陸川本草》:“消炎,去腐。治小兒胎毒。喉爛,潰瘍。” ⑤《南寧市藥物志》:“治內傷熱咳,肺勞咯血,耳內流膿。”

用法用量:內服:煎湯,6~15g。外用:搗敷。

臨床應用

單方應用:①《福建藥物志》:“治感冒發熱:小毛氈苔、鮮一點紅各30g,水煎,加冰糖適量服。” ②《福建藥物志》:“治急性肝炎;鮮小毛氈苔60g,金錢草30g,水煎,加紅糖60g服。” ③《福建藥物志》:“治五淋:鮮小毛氈苔60g,鮮茅根30g,水煎服。”

食療:《福建藥物志》:“治乳糜尿:鮮小毛氈苔60g,同豬小腸、食鹽少許同燉,露1宿冷服。”

注 小毛氈苔系錦地羅同屬植物亦作錦地羅入藥(《全國中草藥彙編》)。

參考文章

錦地羅的分佈區域觀賞園藝錦地羅的形態特徵觀賞園藝錦地羅的栽培技術觀賞園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