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稻清

藥材名稱:鹿藥

名稱出處:《開寶本草》

概況

異名:盤龍七(貴州),偏頭七、螃蟹七(陝西),山糜子(遼寧),白窩兒七(太白山),獅子七(陝西)。

基源:為百合科鹿藥屬植物鹿藥的乾燥根狀莖及根。

原植物:鹿藥Smilacina japonica A.Gray(S.hirta Maxim.;S.japonica A.Gray var.mandshurica Maxim.;Tovariia japonica Baker)

歷史:始由《開寶本草》著錄,雲:“鹿藥生姑臧(今甘肅省西部)已西,苗根並似黃精,根鹿好食”所說似本種。

形態:多年生直立草本,高達40cm。根狀莖橫生,肥厚稍肉質,育明顯圓形空洞狀的枯莖遺蹟,節明顯,節上生大形新芽和多數白色鬚根。莖中部以上或僅上部具粗伏毛,具4~9葉。葉紙質,卵狀橢圓形,長6~13(~15)cm,寬3~7cm,先端近短漸尖,具短柄。圓錐花序長3~6cm,有毛,具10~20餘朵花;花單生,白色;花梗長2~6mm;花被片分離或僅基部稍合生,長圓狀倒卵形,長約3mm;雄蕊長2~2.5mm,基部貼生於花被片上,花葯小;花柱長0.5~1mm,與子房近等長,柱頭幾不裂。漿果近球形,直徑5~6mm,熟時紅色,具1~2顆種子。花期5~6月,果期8~9月。(圖見《全國中草藥彙編》.下冊.527頁.圖1833)

生境與分佈:生於海拔900~1950m林下蔭溼處或巖縫中。分佈於中國東北、河北、河南、山東、山西、安徽、江蘇、浙江、江西、臺灣、陝西、甘肅、湖北、湖南、貴州、四川。

生藥

採集:春、秋季採挖根狀莖及根,洗淨,晒乾。

藥性

性味:甘、苦,溫。

功效:祛風止痛,活血消腫,調經,補氣益腎,除溼。

主治:①《新華本草綱要》:“癆傷,陰痿,偏頭痛,正頭痛,風溼疼痛,跌打損傷,乳癰,月經不調。” ②《全國中草藥彙編》:“治風溼骨痛,神經性頭痛;外用治乳腺炎,癰癤腫毒,跌打損傷。”

用法用量:內服:煎湯,6~10g。外用:搗爛敷患處。

臨床應用

方選和驗方: ①《陝西中草藥》:“治頭痛,偏頭痛:鹿藥、當歸、川芎、升麻、連翹各8g。水煎飯後服。” ②《貴州民間藥物》:“治瘩背:鹿藥5g,刺老包、紅巖百合各3g,鮮百味連、天南星各2g。同搗,拌雞蛋1只,以布包創上。” ③《貴州民間藥物》:“治乳癰:鮮鹿藥、青菜葉各30g,共搗細,用布包好,放開水中燙熱後,取出熨乳部。”

單方應用:①《陝甘寧青中草藥選》:“治跌打損傷,無名腫毒:鹿藥搗敷患處。” ②《陝西中草藥》:“治月經不調:鹿藥12~15g。水煎服。”

醫藥家論述

繆希雍《本草經疏》:“鹿藥,甘能益血,甘能入脾,甘溫益陽氣,故能主風血去諸冷而益老起陽也。當與黃精、萎蕤、枸杞之類同科。氣味和平,性本無毒,補益之外,別無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