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除葉

藥材名稱:赤小豆花

名稱出處:《藥性論》

概況

異名:腐婢(《本經》)。

基源:為豆科豇豆屬植物赤小豆的花和菜豆屬植物赤豆的花。

原植物:赤小豆Vigna umbellata(Thunb.)Ohwi et Ohashi。赤豆Phasolus angularis(Willd.)Wight

歷史:本品以“腐婢”名載於《別錄》,謂其“生漢中。即小豆花也。七月採之,陰乾四十日。……莖葉多曲。氣似腐臭。土人呼為腐婢。歷代醫家對“腐婢”是否即小豆花曾有不同見解,有的認為是葛花,後經鑑別,確認“腐婢”即赤小豆花,既在殻部,豆花為是。時珍曰:“其為豆花無疑”。所載即為本品。

餘項參見“赤小豆”條。

生藥

採集:夏季採收。

藥性

性味:辛,平。《本經》:“辛,平。”

功效:清熱,止渴,醒酒,解毒。

主治:瘧疾,痢疾,消渴,傷酒頭痛,痔瘻下血,丹毒,疔瘡。 ①《本經》:“主痎瘧寒熱邪氣,洩痢,陰不起,病酒頭痛。” ②《別錄》:“止消渴。” ③《藥性論》:“消酒毒,明目。散氣滿不能食,煮一頓服之。又下水氣,並治小兒丹毒熱腫。” ④《綱目》:“治腸中積熱,痔瘻下血。”

用法用量:內服:煎湯或入散劑。外用:研末撒。

臨床應用

單方應用:《普濟方》:“治療腫:小豆花為末敷之。”

食療:《食醫心鏡》:“主痎瘧,寒熱邪氣,洩痢,陰氣不足,止渴及病酒頭痛:小豆花於豉中煮,五味調和,作羹食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