閩粵千里光

藥材名稱:廣西豆蔻

名稱出處:植物分類學報

概況

異名:土草果(廣西天峨),砂仁(廣西龍州),土砂仁(廣西)。

基源:為姜科豆蔻屬植物廣西豆蔻的果實。豆蔻屬全世界有150餘種;中國約24種、2變種。

原植物:廣西豆蔻Amomum kwangsiense D.Fang et X.X.Chen,又名廣西砂仁(《新華本草綱要》)。

形態:多年生草本。莖高約1m。根莖細長、匍匐。葉片披針形,長11~73cm,寬1.5~8.5cm,頂端長漸尖,邊緣有短剛毛,葉背主脈兩側密被貼伏的短柔毛,幾無柄。穗狀花序自接近莖基的根莖上斜出,總花梗生於地下;苞片披針形,白色,小苞片三角狀披針形;花冠管白色,長3~4.5cm,裂片披針形,近等大,後方的一枚具短尖頭,脣瓣扇形或近匙形,爪部深紅色,頂部淡黃色,基部與花絲連成一長0.7~1.3cm的管;側生退化雄蕊錐狀;藥隔附屬體全緣;花柱絲狀;子房被短柔毛。蒴果成熟時淡紫色,扁球形或近球形,有12條縱線條,有時不明顯,表面常有疏短毛和小凸起,頂端具花柱的殘跡。種子多數。花期5~6月,果期8~9月。(圖見植物分類學報 16(3):48.圖版3:3)

生境與分佈:生於海拔650m的山坡林下。分佈於廣西、貴州。

藥性

性味:辛,溫。

功效:行氣止嘔,醒脾消食,安胎。

主治:脘腹脹痛,食慾不振,噁心嘔吐,胎動不安。

用法用量:內服;煎湯,3~6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