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檳榔

藥材名稱:陰石蕨

名稱出處:《中國植物誌》

概況

異名:裂葉陰石蕨(《中國藥用孢子植物》),紅毛蛇(《廣西藥用植物名錄》)。

基源:為骨碎補科陰石蕨屬植物陰石蕨的根狀莖。陰石蕨屬全世界約50種,中國約8種。

原植物:陰石蕨Humata repens(L.f.)Diels(Adiantum repens L.f.),又名裂葉陰石蕨(《中國藥用孢子植物》)。

形態:根狀莖長而橫生,密被紅棕色鱗片,鱗片披針形,長約5mm,寬約1mm,盾狀著生。葉遠生;葉柄長5~10cm,紅棕色,疏被鱗片,後變光滑;葉片卵狀三角形,向頂端漸尖,革質,兩面光滑,長5~10cm,基部寬3.5~5cm,半二回羽狀分裂,羽片6~10對,基部一片最大,長2~4cm,寬1~2cm,近三角形或三角狀披針形,圓鈍頭,基部不等寬,短楔形,下延,常向上彎弓;上方常為鈍齒牙狀;下方深裂,一回小羽片3~5片,基部下側一片最大,全緣或有淺裂;從第2對羽片向上漸短,頂端有鋸齒,邊緣淺裂;葉脈背面明顯,羽狀分叉。孢子囊群沿葉緣著生,羽片頂端有3~5對。囊群蓋半圓形,棕色,略有光澤。(圖見《中國高等植物圖鑑》.第1冊.145頁.圖289)

生境與分佈:生於海拔500~1900m的林下溪邊樹幹上或陰石上。分佈於西南及福建、臺灣、廣東、海南、廣西。

藥性

性味:甘、淡,平。

功效:活血散瘀,清熱利溼。

主治:風溼痺痛,腰肌勞損,白帶,吐血,便血,尿路感染,肺膿瘍;外用治跌打損傷,癰瘡腫毒。

用法用量:內服:煎湯,30~60g。外用:鮮品適量,搗爛外敷。

臨床應用

方選和驗方: ①《浙南本草新編》:“治內外痔:陰石蕨、金邊龍舌蘭、荔枝草各60g。水煎,薰洗區域性,早晚各1次,連用數天。” ②《浙南本草新編》:“治牙痛:陰石蕨、白英各15g。煎服,連服2~3次。” ③《浙南本草新編》:“治關節炎,扭挫傷:陰石蕨60g,抱石蓮30g。水煎服或衝黃酒服,連服5~6次。” ④《浙南本草新編》:“治蕁麻疹:陰石蕨根莖30~45g(鮮,去皮毛),加紅棗10個。水煎服。” ⑤江西藥科學校《草藥手冊》:“治婦女白帶:陰石蕨根莖15g,錦雞兒、紫鍾星宿菜各15~30g。共煎水,用煎汁和1個雞蛋同炒,白糖為引服。” ⑥江西藥科學校《草藥手冊》:“治小兒急驚風:陰石蕨鮮根莖30g,布包,金首飾1具,水煮服。” ⑦江西藥科學校《草藥手冊》:“治慢性風溼性關節炎,腰腿痛:陰石蕨、千斤拔、虎刺全草、白馬骨根、五加根、白莢、地榆各21g,甜酒適量。加水煮2次,去渣,裝水瓶內,隨時取飲,1日量。”

食療:①江西藥科學校《草藥手冊》:“治腰痛:陰石蕨根莖30g,馬蘭30g。煎出水炒雞蛋,服湯及蛋。” ②江西藥科學校《草藥手冊》:“治黃疸:陰石蕨根莖30g,豬瘦肉60g。加水同煮,服肉及湯。” ③江西藥科學校《草藥手冊》:“治吐血、大便下血:鮮根莖60g,豬瘦肉120g。煮湯,以湯兌藥服。” ④江西藥科學校《草藥手冊》:“治關節痛,手腳拘攣:陰石蕨鮮根莖60g,豬蹄筋60g,加水煮爛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