瓦松

藥材名稱:藍花側金盞

名稱出處:《藏藥志》

概況

異名:甲子豆羅(藏藥名)。

基源:為毛茛科側金盞花的全草。

原植物:藍花側金盞Adonis coerulea Maxim.

歷史:據《藏藥志》引《晶珠本草》記載:“甲子豆羅味苦性粗,可治瘡病,皰疹疥癬,癤痛,痞塊等,氣味濃,誤食可中毒致死;生於巖隙或河灘,簇生,形如羌活或稜子芹,瘦果多數聚合,有如車前果穗。”本種形態與此描述頗似。

形態:多年生草本,高2~9.5cm,根狀莖外被鱗片;莖直立,具條稜,分枝,被柔毛或上部無毛。葉具長柄,互生;葉片長橢圓形,二回羽狀深裂,小裂片卵形,羽狀深裂,具短尖頭;葉柄長1.7~2.7cm,基部鞘狀抱莖,無毛或具柔毛。花淡藍色,單生於枝頂,直徑0.8~1.7cm;萼片5,淡褐色或紫紅色,菱狀橢圓形,長約6mm,寬約4.2mm,先端齧齒狀,基部漸狹成爪,無毛;雄蕊多數,長約4.8mm,花絲淡黃色,花葯金黃色,無毛;雄蕊多數,淡褐色,密集於花托上或球狀,子房卵形,長約1mm,具柔毛,花柱長約0.2mm,稍彎,胚珠暗黃色,球形。瘦果多數,倒卵形,長約2mm,下面疏被短柔毛。聚合果頭狀。花期4~7月。(圖見《藏藥志》.58頁.圖19)

生境與分佈:生於海拔2300~5000m的林下、林緣、灌叢下或溝邊、道旁等處。分佈於青海、四川西北部、西藏東北部。

藥性

主治:全草:疥癬,牛皮癬。

用法用量:外用:適量搗爛外敷。

臨床應用

單方應用:《青海省中草藥野外辨認手冊》:“治疥瘡頑癬:藍側金盞花(鮮草)適量,搗爛外敷,或幹品研末,麻油調敷患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