菊花參
藥材名稱:布穀鳥
名稱出處:《本草拾遺》
概況
異名:鳲鳩(《本草拾遺》),催歸、陽雀(《綱目》),杜鵑(《東北動物藥》),大杜鵑、郭公、喀咕(《中國藥用動物志》)。
基源:為杜鵑科動物大杜鵑的全體。
原動物:大杜鵑Cuculus canorus Linne.
歷史:本品原名鳲鳩,見於《本草拾遺》。《綱目》載於禽之三。《東北動物藥》稱杜鵑,今通稱布穀鳥,以聲得名。《中藥大辭典》、《中國動物藥》等均引為藥用。
形態:體大似鴿。上體大都暗灰色,腰和尾上覆羽染有藍色,頦、喉、上胸以及頭和頸的兩側均淡灰色,在灰色其間有白色斑點;下體大都白色,其間有多數黑褐色不規則的橫斑。嘴黑褐;腳黃色,爪褐色。
生境與分佈:多棲於近水的開闊林地。性怯,常在茂密的柳樹上停留。性孤獨。以昆蟲為主食。全中國廣泛分佈。
此外,尚有四聲杜鵑Cuculus rnicropterus Gould和小杜鵑Cuculus poliocephalus Latham亦供藥用。
生藥
採集:春至秋獵捕,殺死去內臟。
加工炮製:燒存性,研末。
藥性
性味:甘,平。
功效:清熱解毒,殺蟲。
主治:瘡瘻有蟲,淋巴結結核,百日咳。
用法用量:內服:燒存性,研末服。
臨床應用
單方應用:①《中國藥用動物志》:“治淋巴結結核,便祕,百日咳:布穀鳥去內臟,燒存性,研末,每服2~5g。或鮮用1只煮服。” ②《綱目》:“治瘡瘻:布穀鳥,或小杜鵑之肉,薄切,炙熱貼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