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脈椆

藥材名稱:桃兒七

名稱出處:《陝西中草藥》

概況

異名:小葉蓮(《中國藥典》),鬼臼(《中國高等植物圖鑑》),鵝木塞(藏藥名),蒿果(甘肅),銅筷子(陝西)。

基源:為小檗科桃兒七屬植物桃兒七的根及根莖。

原植物:桃兒七Sinopodophyllum emodii(Wall.)Ying(Podophyllum emodi Wall.ex Royle;P.emodii Wall.ex Roye var.chinense Sprague)

形態:多年生草本;根狀莖粗狀,橫生;莖高25~30m,直徑約8mm,上部有2~3葉。莖生葉具長柄,心臟形,直徑約25cm,3或5深裂幾達基部,裂片不再分裂或再3(2)裂達近中部,小裂片先端漸尖,葉下面有白色長柔毛,具長葉柄。花單生,先葉開放;萼片早萎;花瓣6,開張,倒卵形,白色、薔薇紅色,偶為粉紅色,邊緣波狀,外輪的長3~4.5cm,寬2.5~3cm,內輪3個較小;雄蕊6,花絲向內彎,花葯狹矩圓形;花柱短,子房有胚珠多數。漿果卵圓形,紅色。(圖見《中國高等植物圖鑑》.第1冊.758頁.圖1516)

生境與分佈:生山坡林下。分佈於中國西北、西南。

生藥

採集:春、秋季採挖根及根莖,去淨泥土,晒乾。藥材產於陝西、甘肅、西藏。

鑑別

性狀:根莖橫走結節狀,長0.5~3cm,直徑0.5~1cm,表面淡黃色或暗灰棕色,上端具莖痕或殘留莖基;質硬。根數十條密生於根莖上,圓柱形,長10~30cm,直徑2~3mm,上下粗細較均勻,表面棕褐色或棕黃色,具縱皺紋及根鬚痕;質脆,易折斷,斷面平坦,類白色或黃白色,粉性,木部淡黃色。氣微,味苦、微辛。以色棕褐、斷面色白、粉性足者為佳。

顯微 根橫切面:表皮細胞為1列類多角形細胞,壁增厚。下皮細胞1列,壁稍增厚,皮層寬廣,均為薄壁細胞,內皮層明顯。初生木質部5原型,與韌皮束相間排列。(圖見《中藥志》.第1冊.第2版.248頁.圖194)

理化:取樣品粉末1g,加乙醇適量於沙氏提取器中提取至無色,回收乙醇至約1ml,吸取10μl點於矽膠G版上,以鬼臼脂素、山荷葉素為對照,以氯仿-乙酸乙酯(3∶2)為展開劑,展距18cm,噴50%硫酸乙醇液,加熱,顯紅棕色斑點。(圖見同上.249頁.圖195)

貯藏:置於乾燥處。

化學性質

含鬼臼毒素(Podophyllotoxin)、槲皮素、飛燕草素及C21H22O8[1]、4-去甲鬼臼毒素(4-Demethylpodo-phyllotoxin)、鬼臼苦素(Picropodophyllin)、Podophyllotoxone去氫鬼臼毒素(Dehydropodophyllotoxin)、鬼臼脂(Podophyllin)和山荷葉素(Diphyllin)[2,3]。又含Zn、Mo、Se等微量元素[4]。

參考文獻

[1] 中藥大辭典.下冊.上海人民出版社,1977:3670。


[2] 中草藥 1987;18(12):535。


[3] 蘭州醫學院學報 1984;(4):15。


[4] 蘭州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 1984;20(3):1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