苦瓜花
藥材名稱:馬甲子根
名稱出處:《植物名實圖考》
概況
異名:鐵籬笆(《草木便方》),雄虎刺、竻仔、石刺木、烏刺仔、刺盤子、狗骨竻(《中藥大辭典》)。
基源:為鼠李科馬甲子屬植物馬甲子的根。馬甲子屬全世界約6種;中國約4種,1變種。
原植物:馬甲子Paliurus ramosissimus(Lour.)Poir.,又名銅錢樹、馬鞍樹(《中國植物誌》)。
歷史:馬甲子始載於《植物名實圖考》。吳其浚雲:“小樹如菝葜、赭莖,大葉如柿葉,亦硬,面緣背淡,有赭紋。開小白花如棗花,結實形似鰒魚,圓小如錢,生青熟赭,有偏核。”從上述,並根據其附圖,即為本種。
形態:落葉灌木,高2~4cm,幼枝密被鏽色短柔毛,後漸脫落。葉柄長約1cm,基部有1對紫紅色針刺;葉片紙質,卵形或卵狀橢圓形,長3.5~5.5cm,寬2~5cm,先端鈍圓,基部寬楔形或圓形,稍偏斜,邊緣具細圓鋸齒,兩面無毛或下面幼時被鏽色短柔毛,後漸脫落;基生3出脈。花小,黃綠色,整合腋生聚傘花序,被毛;萼片寬卵形,長約2mm;花瓣匙形,短於萼片;花盤圓形,具5或10齒裂;花柱3深裂。核果杯狀,被褐色短柔毛,周圍有木栓質不明顯3裂窄翅,直徑1~1.8cm;果梗被褐色毛。種子紫紅色扁圓形。花期5~8月,果期9~10月。(圖見《中國高等植物圖鑑》.第2冊.753頁.圖3235)
生境與分佈:多生於海拔2000m以下的山坡林緣或灌叢中,野生或栽培。分佈於中國華東、華中、華南及西南地區。朝鮮、日本也有分佈。
生藥
栽培:宜於溫暖氣候,適應性較強,對土壤要求不嚴,常作綠籬栽培。用種子繁殖,於9~10月秋播或3~4月春播,按行距20~25cm,開6crn深的條溝,用細土或草木灰拌入種子後撒入溝內,覆土2~3cm,蓋上一層薄草,每畝用種量3kg。種子發芽後,揭去蓋草,進行除草、鬆土、追肥等管理。培育2年後,於秋末或早春移栽,行株距66×33cm,穴栽。生長期中注意中耕除草及肥、水管理。
採集:10~11月採挖,切片,晒乾。藥材產四川、廣西等地。
鑑別:根上部較粗壯,下部有分枝,外表有細縱皺,並殘留少數根鬚,質堅硬。
貯藏:置乾燥處,防蛀。
藥性
性味:苦,平。 ①《南寧市藥物志》:“澀、微酸,平。” ②《四川中藥志》:“苦,平。” ③《貴州草藥》:“酸、澀,寒。” ④《中藥大辭典》:“苦,平。”
功效:祛風溼,散瘀血,解毒。
主治:喉痛,關節痛,腸風下血,風溼痛,跌打損傷。
用法用量:內服:煎湯,6~9g(鮮品30~60g);或浸酒。外用:浸酒塗擦。
臨床應用
方選和驗方: ①《貴州草藥》:“治勞傷:鐵籬笆、黃葛樹鬚根、黑骨藤各15g。泡酒500g,每次服30g。” ②《貴州草藥》:“治狂犬咬傷:鐵籬笆、黑竹根、煤炭果各30g。煎水,兌少許酒服。”
食療:《廣西中藥志》:“治腸風下血:馬甲子根30~60g,同豬肉煲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