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瓜子仁

藥材名稱:冬瓜子

名稱出處:《唐本草》

概況

異名:白瓜子(《本經》),瓜子、瓜瓣(《金匱要略》),冬瓜仁(《別錄》),瓜犀(《荊楚歲時記》)。

基源:為葫蘆科冬瓜屬植物冬瓜的種子。

原植物:冬瓜Benincasa hispida(Thunb.Cogn.(Cucurbita hispida Thunb.)

歷史:本品為《中國藥典》1963年版和1977年版收載。

餘項參見“冬瓜”條。

生藥

採集:食用冬瓜時,收整合熟的種子,洗淨,晒乾。藥材產於中國大部分地區。

鑑別

性狀:種子扁平卵圓形,長1~1.5cm,寬5~8mm;表面淡黃白色,一端較尖,尖端有2個突起,其中較小突起為種臍,較大突起上有明顯的珠孔.另端鈍圓,邊緣光滑(單邊冬瓜子)或兩面邊緣均有環形稍隆起的邊(雙邊冬瓜子)。體輕,質鬆脆,剝去種皮,可見透明膜質胚乳緊包著2枚子葉。子葉白色,卵形,富油性。氣微,味微甜。以身幹、色白、子粒飽滿者為佳。

顯微 種子橫切面:種皮外表皮為1層類似柵狀的細胞,包a href='http://www.baiven.com/baike/224/265549.html' target='_blank' >諫院瘢⒛淨幌縷げ鬮?~18列薄壁細胞,細胞呈圓形或不規則長圓形,壁微木化,多數具紋孔;其下為2~3列石細胞,石細胞類圓形,直徑17~54μm,壁厚7~17μm;緊靠石細胞為1層通氣薄壁組織,其細胞壁向外突起呈乳頭狀,細胞間隙較大;種子兩端各有1維管束;種皮內表皮為1列薄壁細胞。珠心的外層為1列被角質層的表皮細胞,細胞扁平,其下為殘存的珠心及胚乳;子葉2片,細胞中含脂肪油和糊粉粒。(圖見《中藥志》.第3冊.第2版.圖200)

加工炮製:常用炮製方法有淨制和炒制。 ①冬瓜子 取原藥材,除去雜質,篩淨,乾燥。 ②炒冬瓜子 取淨冬瓜子置鍋內,用文火加熱,炒至表面顯黃色焦斑,取出放涼。

此外,尚有麩制、蜜制等。

貯藏:置通風乾燥處,防蛀。

化學性質

含皁甙約0.68%及多量脂肪[1]、尿素[2]、瓜氨酸[3]、尿素酶[4]、種子含脂肪油28%~49.5%,脂肪酸組成(%):棕櫚酸8.8~21.2、硬脂酸6.0~8.5、花生酸微量、十六碳烯酸0.9、油酸13.9~16.3、亞油酸53.1~87.7[5],並含有△5-、△7-和△8的甾醇類物質[6]。還含有抑制胰蛋白酶活力組分[7]。

參考文獻

[1] 中藥志.第3冊.第2版.人民衛生出版社,1984:318。


[2] 中國藥用植物圖鑑.上海教育出版社,1960∶194。


[3] CA 1968;68:19551f。


[4] 中草藥學.下冊.江蘇人民出版社,1980:1091。


[5] CA 1986;105∶149708f。


[6] CA 1986;105∶57918w。


[7] 生物化學與生物物理學報 1986;18(6):4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