刺藦苓草

藥材名稱:頭髮七

名稱出處:《陝西中草藥》

概況

基源:為鬆羅科樹發屬植物亞洲樹發的絲狀體。

原植物:亞洲樹發Alectoria asiatica Du Rietz,又名黑絲草(陝西)。

形態:地衣體細絲狀,懸垂向下,長10~15(20)cm,重複等長二叉狀分枝,枝呈圓柱狀。初生分枝短;次生分枝常單一平行延伸,其上密生有短刺狀小纖毛,粗糙,有扎手感;枝頂端逐漸窄細,尖頭;表面呈茶褐色或黃褐色,向基部變成黑褐色,稍具光澤,平滑,無粉芽和假杯點;髓層白色,疏鬆。子器呈棕黃色或暗褐色,扁平,孢子無色,橢圓形。(圖見《中國地衣植物圖鑑》.169頁.圖366)

生境與分佈:生於針葉樹的樹幹上或樹枝上。分佈於中國東北及陝西、甘肅、臺灣,四川。亞洲其他地區也有分佈。

生藥

採集:全年可採,去淨雜質,晒乾。

貯藏:置乾燥處。

藥性

性味:淡,平。 《陝西中草藥》:“淡,平。”

功效:清心明目,滋陰補腎,利水消腫。

主治:頭暈,頭痛,目疾,心悸,腎虛體弱,遺精,盜汗,淋症,水腫,黃水瘡,外傷出血。 ①《陝西中草藥》:“滋陰補腎,利水消腫,明目。治腎虛體弱,頭痛,頭暈,心悸,遺精,盜汗,淋症,水腫,黃水瘡,目疾。” ②《全國中草藥彙編》:“滋陰補腎,收澀止汗。” ③《中國藥用孢子植物》:“清心明目,補腎陰,除溼熱,通淋利尿,消腫。用於腎虛羸瘦,遺精盜汗,熱淋,頭痛頭暈,心跳肉顫,目疾,黃水瘡,水腫,外傷出血。”

用法用量:內服:煎湯,6~9g。外用:適量,研末敷。

臨床應用

單方應用:①《陝西中草藥》:“治頭暈目眩:頭髮七、瑞苓草、羌活、藁本各9g,石花15g。水煎服。” ②《陝西中草藥》:“治黃水瘡:頭髮七、雄黃、白礬各適量,研成細粉,撒佈患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