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柴胡

藥材名稱:鹿角菜

名稱出處:《中國經濟海藻志》

概況

異名:枯枝藻(《植物學大辭典》)。

基源:為鹿角菜科鹿角菜屬植物鹿角菜的全藻體。

原植物:鹿角菜Pelvetia s山quosa Tseng et C.F.Chang,又名鹿角棒(遼寧),鹿角尖、鹿角豆(山東),不毛叉藻(《動植物學名詞彙編》)。

歷史:鹿角菜這一名稱在古代文獻:《食性本草》、《福建漳浦縣誌》、《綱目》、《閩書》等上都有記載,但經考證,古代文獻所述的鹿角菜是紅藻的海蘿(Gloiopeltis furcata(Post.et Rupr.)J.Ag.)故應注意不要與本種褐藻類鹿角菜混淆。

形態:藻體新鮮時黃橄欖色,乾燥後變黑色,軟骨質,體高6~7cm,可達14.5cm。固著器為圓錐狀的盤狀體。柄部亞圓柱形,甚短,自其上叉狀分枝2~8次,生長在隱蔽而浪小處的分枝較繁;在顯露而浪大處則分枝簡單而稀少。藻體的下部叉生較為規則,分枝的角度也較寬,而上部分枝的角度則較窄,雙分枝不等長,上部的節間比下部的長。生殖託多具顯明的柄,在春夏季節,生殖託的頂端常有長短不同的具有生長能力的細枝,有時枝上又另生一正常的生殖託,這時期的生殖託為紡錘形;到了秋季,生殖託上失去具有生長能力的尖枝,變為圓柱狀或棍棒狀,頂端截形。成熟的生殖託為長角果形,表面有結節狀突起,較普通的分枝為粗。卵囊內含有兩個縱分或略為斜分的卵,有時也偶有二卵橫分或分裂為四個卵的情況。精子囊生於自窠壁長出的分枝構造上,每個枝上常有兩三個精子囊,旁生隔絲。雌雄同株。(圖見《中國經濟海藻志》.圖版Ⅲ、27)

生境與分佈:生於中潮帶的岩石上。分佈於遼寧、山東。朝鮮西海岸也可能生長。本種為黃海的特有海藻。

化學性質

含褐藻酸27.8%、甘露醇2.79%、碘0.049%[1,2]。

參考文獻

[1] 中國經濟海藻志1962∶77。


[2] 丁恆山.中國藥用孢子植物,上海科學技術出版社,1982∶3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