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灰錘

藥材名稱:海螺

名稱出處:《本草拾遺》

概況

異名:假豬螺(《交州記》),頂頭螺、海窩窩(《河北藥材》),甲香、流螺(《綱目》)。

基源:為骨螺科紅螺屬動物皺紅螺,脈紅螺。藥用其軟體。

原動物:皺紅螺Rapana bezoar(Linnaeus)。脈紅螺Rapana venosa(Valenciennes)

形態:皺紅螺 貝殼近梨形,殼質極堅厚。螺層約7層,自上而下急劇增寬。縫合線淺,殼塔短小,殼頂尖細,體螺層極膨大。每一層螺層表面具有由鱗片狀結節相連式肩角。肩角將螺層分上下兩部分,上、下殼面相交幾成90度角。體螺層的肩角上部具有顯著的薄片狀褶迭。殼面粗糙,具明顯的旋形螺肋和細溝。某些個體,在體螺層肩角的下部還有2、3條帶有鱗片狀結節的螺旋肋。貝殼表面黃褐色,或具紅褐色斑點。殼口大,呈卵圓形,周圍白色或杏紅色,有光澤,外脣厚,其內側有與殼口相當的肋紋;內脣上部薄,下部加厚並向外延伸,與體螺層基部的螺肋共同形成較大的假臍。厴為角質,紅褐色。一般殼高為93mm,殼寬為74mm。

生境與分佈:生於低潮線附近至數十米深的岸石或泥沙質海,為肉食性種類。分佈於中國東海和南海。

脈紅螺 貝殼大,略近梨形。殼質極堅厚。殼頂尖銳而光滑,但常呈破蝕狀態。體螺層中上部極膨大,基部縮小。殼表面各螺層具有明顯的螺旋線和細微而明顯的生長線,二者相交織。由第二螺層開始,約於每層中部有一條連續的螺旋肋,致各螺層均有一個大約90°的肩角。在體螺層肩角下方還有3~4條具有結節突起或棘狀突起的粗壯螺旋肋,尤以基部的一條最粗大,位於殼口內脣基部的外側,由密接的鱗狀褶襞形成。殼面為黃褐色,具有棕褐色斑點和色帶,排列很整齊;殼內面為杏紅色,有珍珠光澤。幼殼內面為呈白色褶紋與呈紅棕色的綵帶相間排列,頗為整齊美麗。殼口大,呈長卵圓形。前溝短寬;後溝不顯著。外脣厚,內脣上方薄,下方形成很厚的胼胝並向外卷與體螺層基部的螺肋共同形成明顯的假臍。厴角質,厚而腎固,棕紅色,呈橢圓形,核位於靠外脣的邊緣,生長紋明顯。為暖溫帶性種類,幼貝生活於低潮附近的岩石間,而成貝則多在潮下帶數十米至數米深的細沙或多泥海底,能鑽入泥沙內捕食雙殼類軟體動物。分佈中國沿海,以北方沿海地區的產量為最多。

生藥

採集:春至秋季捕捉,置沸水中燙死後,取肉藥用。

藥性

性味:《綱目》:“甘,冷。”

功效:清熱,明目,止痛。

主治:①《本草求原》:“治心腹熱痛。” ②《隨息居飲食譜》:“明目。”

用法用量:內服:煮食或煎湯,30~60g。外用:取汁合藥點眼。

使用注意:《本草求原》:“腸胃虛寒忌。”

臨床應用

方選和驗方: 《肘後方》:“治目痛累年:取生螺1枚,洗之內燥,抹螺口開,以黃連1枚納螺口中,令其螺飲黃連汁,以綿注取汁,著眥中。”

單方應用:①《山東中草藥手冊》:“治目痛:鮮海螺肉煎汁外洗,並吃肉。” ②《食物藥用指南》:“治鼻衄:甜海螺肉5~7個,加紅糖煎服。”

參考文章

李時珍認為海螺有何功用?中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