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東陰地蕨

藥材名稱:鱗花草

名稱出處:《中國中藥資源志要》

概況

基源:為爵狀科鱗花草屬植物鱗花草和齒葉鱗花草的全草。鱗花草屬全世界約100種;中國有7種,2種藥用。

原植物:鱗花草Lepidagathis incurva Buch.-Ham.ex D.Don(L.hyalina Nees)及齒葉鱗花草Lepidagathis fasciculata Nees

形態:多年生草本,莖直立或下部分枝披散,高達1m。葉卵狀橢圓形.長2.5~10cm,頂端尖,基部楔形,下延至上部葉柄似成狹翅。短穗狀花序長1.5~3cm,幾個簇生,頂生或腋生,苞片和小苞片披針形,後者稍狹,長8~10mm,具1脈,生長柔毛和睫毛,頂有小尖芒;花萼裂片5,狹披針形,互不等寬,稍短於苞片,有睫毛;花冠白色,長約10mm,外有微毛,2脣形,上脣微裂,下脣3深裂;雄蕊2強,2藥室不等高,下部邊緣疏生微毛。蒴果長約7mm;種子4顆,遇水即現有微毛。(圖見《中國高等植物圖鑑》.第4冊.165頁.圖5743)

生境與分佈:生於海拔200~2200m的灌叢、乾旱草坡或河岸沙地。分佈於中國廣東、海南、廣西、貴州、雲南。印度至中南半島也有。

齒葉鱗花草與鱗花草的區別在於齒葉鱗花草葉有鈍齒,苞片具3脈。生於低海拔的灌叢中、乾旱草坡或河岸沙地上。分佈於雲南。

藥性

性味:甘、微苦,寒。

功效:清熱解毒,消腫止痛。

主治:①《廣西藥用植物名錄》:“全草:外用治瘡瘍腫毒。” ②《新華本草綱要》:“用於蛇瘡,口脣糜爛。”

臨床應用

單方應用:《中國種子植物科屬詞典》:“治蛇瘡、口脣糜爛:鱗花草全草適量,搗敷。”

參考文章

鱗花草的形態特徵觀賞園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