鷦鷯

藥材名稱:耬鬥菜

名稱出處:《救荒本草》

概況

異名:血見愁(東北)。

基源:為毛茛科耬鬥菜植物屬耬鬥菜的乾燥帶根全草。

原植物:耬鬥菜Aquilegia viridiflora Pall.

形態:根肥大,圓柱形,粗達1.5cm,簡單或有少數分枝,外皮黑褐色。莖高15~50cm,常在上部分枝,有柔毛和密被腺毛。基生葉少數,二回3出複葉;葉片寬4~10cm,中央小葉具1~6mm的短柄,楔狀倒卵形,上部3裂,裂片常有2~3個圓齒,表面綠色,背面粉綠色至淡綠色;葉柄長達18cm,基部有鞘。莖生葉數枚,為一至二回3出複葉,向上漸變小。花3~7朵,傾斜或下垂;苞片3全裂;萼片黃綠色,長橢圓狀卵形,頂端微鈍;花瓣瓣片與萼片同色,直立,倒卵形,距直或微彎,長1.2~1.8cm;雄蕊長達2cm,伸出花外,退化雄蕊白膜質,線狀長橢圓形;心皮密被伸展的腺狀柔毛;花柱與子房近等長。蓇葖長1.5cm;種子黑色,狹倒卵形,長約2mm,具微突起的縱稜。花期5~7月,果期7~8月。(圖見《中國植物誌》.第27卷.494頁.圖版118∶5~8)

生境與分佈:生於海拔200~2300m間山地路旁、河邊和潮溼草地。分佈於中國東北、內蒙、河北、山西、寧夏、青海東部、甘肅、山東。原蘇聯遠東地區也有分佈。

化學性質

根含木蘭鹼,小檗鹼。

參考文獻

江蘇省植物研究所等.新華本草綱要.第1冊.上海科學技術出版社,1988: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