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脂

藥材名稱:牙癰草

名稱出處:福建

概況

異名:破布草、破布粘、大號瘧草(福建)。

基源:為紫草科琉璃草屬植物小花琉璃草的全草。琉璃草屬全世界約60種,中國約9種。

原植物:小花琉璃草Cynoglossum laneeolatum Forsk(C.macranthum Desf.)

形態:二年生直立草本,全株被粗硬毛。單葉互生,基生葉具柄;葉片寬披針形,先端短尖,基部漸狹而下延,下面葉脈粗而明顯,兩面均被粗毛,全緣。花序伸長,呈蠍尾狀總狀花序,無苞片;花白色或藍色,或藍色中間帶紅色,偏生於花序一側;花萼深5裂,花冠筒短,喉部有鱗片5,裂片5,先端鈍,在芽內呈覆瓦狀排列,果期開展;雄蕊5,內藏於鱗片之下,花葯小,卵形,其頂部稍超出花冠筒部;子房4深裂,花柱稍長,柱頭小。小堅果4,短卵形,直徑約1.2~2mm,側生於心皮柱上,種臍以上頂部稍凸出,被鉤狀刺毛。花果期4-7月。(圖見《中國高等植物圖鑑》,第3冊,575頁,圖5103)

生境與分佈:生於丘陵或山地草坡、林緣路邊。分佈於中國西南及陝西、甘肅、福建、臺灣、湖南、湖北、廣東、廣西。亞洲南部和非洲也有分佈。

生藥

採集:5~8月採收,晒乾。

貯藏:置乾燥處。

藥性

主治:牙癰。

用法用量:內服:煎湯,10~15g;研末,1~2g。

臨床應用

單方應用:新醫藥學通訊1973;(3):“治急性腎炎,牙周炎,牙周膿腫,下頜急性淋巴結炎:牙癰草9~15g,水煎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