慄毛球

藥材名稱:緬茄

名稱出處:《綱目拾遺》

概況

異名:沔茄(《靈祕丹藥箋》),木茄(《粵志》)。

基源:為豆科緬茄屬植物緬茄的種子。緬茄屬全世界14種,中國僅栽培本種。

原植物:緬茄Afzelia xylocarpa(Kurz)Craib[Pahudia xylocarpa Kurz; Pahudia cochinchinensis Pierre;Afzelia cochinchinensis(Pierre)Léonard],又名細茄(廣東)。

歷史:本品載於《綱目拾遺》,雲:“緬茄一作沔茄,形如大粟,有罩帽,如畫皮樣,出滇南緬甸地方,堅如石”,《滇略》載:“緬茄,枝葉皆類家茄,結實如荔枝核而有蒂”,《粵志》載:“廣東高州府出木茄,上有方蒂,……即緬茄也”,《滇南雜記》載:“緬茄出緬甸,大而色紫,蒂圓整,臘色為佳”。上列記載及產地均與本品相符。

形態:喬木,高5~25cm,胸徑90cm。雙數羽狀複葉,小葉3~5對,對生,寬橢圓形至近圓形,長4~40cm,寬3.5~6cm,先端圓或微凹,基部偏圓;小葉柄長僅0.4cm。圓錐花序頂生,由13朵花組成,密被黃綠色或灰白色短柔毛;苞片和小苞片卵形或三角形;花萼裂片橢圓形;花冠淺紫色,被白柔毛;能育雄蕊7枚,基部合生,花絲長於花冠;子房狹長,被毛,花柱長而突出。莢果長圓形,長11~17cm,寬7~8.5cm,表皮黑褐色,木質堅硬。種子2~5粒,卵形或近圓形,略扁,長約2cm,表皮暗紅色,有光澤,基部有一角質,堅硬的種柄。花期4~5月,果期11~12月。(圖見《中國植物誌》.第39卷.209~211頁.圖版73)

藥性

主治:①《靈祕丹藥箋》:“抹眼眶去火毒,又能解百毒。水磨塗治牙痛。” ②《滇略》:“拭眼去翳,又能解瘡毒。” ③《粵志》:“廣東蒿州府出木茄,上有方蒂,拭眼去昏障,即緬茄也。”

臨床應用

單方應用:《靈祕丹藥箋》:“治牙疼:緬茄水磨,塗牙疼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