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鎖梅葉

藥材名稱:母豬半夏

名稱出處:《全國中草藥彙編》

概況

異名:大半夏(雲南),天南星、黑南星(四川藥材名)。

基源:為天南星科天南星屬植物象頭花的塊莖。

原植物:象頭花Arisaema franchetianum Engl.(Arisaema prupureogaleatum Engl.),又名巖芋、野芋頭、紅半夏(雲南),南星、半夏、虎掌(四川),野磨芋《廣西》,狗爪南星(貴州),紅南星、獨葉半夏、小獨角蓮(雲南)。

形態:多年生草本,塊莖扁球形,直徑1~6cm或更大,生多數圓柱狀肉質根。鱗葉2~3枚,披針形,膜質,淡褐色,帶紫斑,基部包圍葉柄及花序柄,上部分離。葉1,葉柄長20~50cm,肉紅色,基部直徑可達1~2cm,下部鞘狀。幼株葉片輪廓心狀箭形,全緣,腰部稍狹縮,兩側基部近圓形,成年植株葉片綠色,背面淡,近革質,3全裂,裂片無柄或近無柄,中裂片卵形,寬橢圓形或近倒卵形,基部短楔形至近截形,先端漸尖,長7~23cm,寬6~22cm;側裂片偏斜,較中裂片小,橢圓形,基部楔形,長6~20cm,寬5~19cm,全緣,側脈5~10對,有明顯的網脈。花序柄長10~20cm,肉紅色,花期直立,果期下彎180°,佛焰苞汙紫色,深紫色,具白色或綠白色寬條紋,管部長4~6cm,圓筒形,直徑1.2~2cm,喉部邊緣反捲;簷部下彎成盔狀,長4.5~11cm,漸尖,有長的線形尾尖,下垂。肉穗花序單性,雄花序紫色,長圓錐形,花稀疏,雄花具粗短的柄,雄蕊2~5,花葯球形,頂孔開裂,附屬器綠紫色,伸長呈圓錐狀,向下漸狹成短柄。雌花序圓柱形,雌花柱頭明顯凸起,胚珠2,近紡錘形,白色。漿果綠色,干時黃褐色,倒圓錐形,長1.2cm,直徑約5mm,種子1~2,倒卵形或卵形,種皮淡褐色,骨質。花期5~7月,果期9~10月熟。(圖見《中國植物誌》.第13卷.圖版24∶1-5)

生境與分佈:生於林下、灌叢或草坡、中國特有,分佈於西南及廣西。

生藥

採集:夏季採收,洗淨,晒乾或鮮用。

貯藏:晒乾用者置通風乾燥處,防蛀。

藥性

性味:辛,熱。有大毒。 ①《昆明民間常用草藥》:“麻辣,熱,有大毒。” ②《全國中草藥彙編》:“辛,溫,有大毒。”

功效:散瘀解毒,消腫止痛。

主治:胃痛,乳腺炎,頸淋巴結結核,瘡癤腫毒,毒蛇咬傷。 ①《廣西藥用植物名錄》:“治婦女產後久痢。” ②《昆明民間常用草藥》:“散瘀,解毒,止痛。”

用法用量:內服:浸酒,0.9~1.5g。外用:搗敷或泡酒搽。

使用注意:服用過量易引起中毒。 《中藥大辭典》:“忌入口內服。”

臨床應用

單方應用:①《昆明民間常用草藥》:“治乳腺炎,頸淋巴結結核,無名腫毒:母豬半夏搗爛敷。” ②《昆明民間常用草藥》:“治毒蛇咬傷:母豬半夏單味或配雄黃外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