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菜子油

藥材名稱:大馬哈魚

名稱出處:《東北動物藥》

概況

異名:大麻哈魚、馬哈魚(《中國藥用動物志》)

基源:為鮭科動物大馬哈的全體。

原動物:大馬哈Oncorhynchs keta(Walb.)

歷史:本品少見於各種中醫藥書籍。《東北動物藥》根據民間使用較廣而予收記。《中國動物藥》歸於魚類藥而收載。

形態:體形寬扁,肩部隆起。頭大,口裂深,生殖期上頜成弓形。鱗片細小,呈盾狀。背鰭位於體之中央,胸鰭發達,腹鰭後位,臀鰭的後緣與脂鰭幾乎相對,尾鰭正常。體色因季節不同有所變化,剛到河時為白色,以後體側漸出現黑色條紋,頭部和背部為草灰色,腹部灰白色。

生境與分佈:為鹹水性魚類,成魚入江產卵,好夜行。以小型魚類為食。幼魚吃浮游性生物,或以死去的母體為食。成魚生殖期間進入淡水很少攝食。分佈於黑龍江、烏蘇里江、松花江和圖門江。

生藥

採集:秋季成魚由海入江產卵後捕捉,鮮用或晒乾。

藥性

功效:滋補,利水,健胃。

主治:消化不良,胸腹脹滿,水腫。 《全國中草藥彙編》:“滋養,行水,健胃。治消瘦,水腫,消化不良。”

用法用量:與豆腐一起燉熟,不加食鹽,連續服用。

臨床應用

《中國動物藥》:“大馬哈魚肝可提製魚肝油。精巢可提製魚精蛋白,並可製成多種魚精蛋白製劑,適用於糖尿病、暴發性傳染性肝炎有出血傾向。”

食療:《全國中草藥彙編》:“治消化不良、胸腹脹滿:大馬哈魚籽1碗,砂仁150g,放在魚籽上,置通風處乾燥,製成粉末。每服6g,日服3次。”

參考文章

工廠化無公害養殖馬蘇大馬哈魚技術水產/漁業大馬哈魚水產/漁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