鳳眼果
藥材名稱:崖鬆
名稱出處:《陝西中草藥》
概況
異名:小鵝兒腸、半邊蓮(《陝西中藥名錄》)。
基源:為景天科景天屬植物細葉景天的帶根全草。
原植物:細葉景天Sedum elatinoides Franch.(S.silvestrii Pamp.),又名燈臺草(湖北)。
形態:一年生無毛小草本,植株高5~30cm。具鬚根。莖單一或叢生。3葉輪生,無柄或近無柄,葉片狹倒披針形,長8~20mm,寬2~4mm,頂端急尖,全緣,基部漸狹。花序頂生或腋生,圓錐狀或傘房狀花序,分枝長;花稀疏,花梗長5~8mm,細弱;萼片5,狹三角形至卵狀披針形,長1~1.5mm;花瓣白色,長圓狀卵形,長2~3mm;雄蕊10,鱗片寬匙形,頂端有深缺刻;心皮5,近直立,下部合生,上半部斜展,有小乳狀突起。蓇葖成熟時上半部斜展。種子少數,細小。
生境與分佈:生於650~3400m的山坡石縫中或荒坡草地。分佈於山西、陝西、甘肅、河南、湖北、四川、貴州、雲南。
生藥
採集:春、夏季採挖帶根全草,洗淨,陰乾或鮮用。
藥性
性味:酸、澀,寒。
功效:清熱解毒。
主治:小兒丹毒,阿米巴痢疾,細菌性痢疾,睪丸炎,湯火傷。
用法用量:內服:煎湯,15~30g。外用:搗汁塗。
臨床應用
單方應用:《陝西中草藥》:“治小兒丹毒,細菌性痢疾,阿米巴痢疾,睪丸炎:崖鬆15~30g,水煎服,亦可用酒煎服;外用適量搗敷患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