豬仔笠

藥材名稱:由跋

名稱出處:《別錄》

概況

異名:小南星(《植物名實圖考》)。

基源:為天南星科天南星屬植物普陀南星的塊莖。天南星屬全世界150餘種,中國約82種。

原植物:普陀南星Arisaema ringens(Thunb.)Schott

歷史:《本草拾遺》:“雲:跋苗高一、二尺,似蒟蒻,根如雞卵。”《植物名實圖考》雲:“半夏、由跋花似南星,而皆三葉;由跋又有六七葉者,俗皆呼小南星。”上面的描述與普陀南星比較接近。

形態:多年生草本。塊莖扁球形,具小球莖。鱗片向上漸狹,內面的長約12cm。葉2(~1),葉柄長15~30cm,粗7~8mm,下部1/3具鞘,鞘管狀,口部截形;葉片3全裂,裂片無柄或具短柄,中裂片寬橢圓形,長16~23cm;側裂片偏斜,長圓形或橢圓形,長15~18cm,寬均在10cm以上,先端漸尖,具長1~1.5cm的錐狀突尖,側脈脈距約1cm,集合脈距邊緣5mm。花序柄短於葉柄,有時長為葉柄的1/2。佛焰苞管部綠色,寬倒圓錐形,長3.6cm~4cm,上部粗1.8~2cm,喉部多少具寬耳,耳內面深紫,外卷,長約1.5cm,粗約8mm,雄花規則地螺旋狀排列,每花花葯2,具短柄,2室,藥室短卵圓形,頂孔橫裂;雌花序近球形,長寬約1.5cm,子房卵圓形,頂部漸狹,胚珠1;各附屬器棒狀或長圓錐狀,長3.5~4.5cm.先端鈍,基部增粗至0.9~1.2cm,具長5~10mm的柄,向上漸狹,上部粗5~8mm。花期4月。(圖見《中國植物誌》.第13卷.第2分冊.154頁.圖版294-6)

生境與分佈:分佈於浙江、臺灣。日本、朝鮮也有分佈。

生藥

採集:夏季採挖,去掉殘莖、鬚根及外皮,晒乾。

貯藏:置通風乾燥處,防蛀。

藥性

性味:辛、苦,溫。有毒。 ①《本草品彙精要》:“辛,平,有毒。” ②《綱目》:“辛、苦,溫,有毒。”

功效:解毒消腫。

主治:毒腫結熱。

用法用量:外用:醋磨塗敷。

醫藥家論述

李時珍《綱目》:“由跋,即天南星之小者,其氣未足,不堪服食,故醫方罕用。惟重八九錢至一兩者,氣足乃佳,正如附子之側子不如附子之義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