喬木刺桐

藥材名稱:一味藥

名稱出處:《貴州民間方藥集》

概況

異名:野槐樹(《植物名實圖考》),山皁角(《民間常用草藥彙編》),山綠豆(《四川中藥志》),馬料梢(《浙江天目山藥用植物誌》),狼牙草(《秦嶺巴山天然藥物志》)。

基源:為豆科木藍屬植物馬棘的全草,木藍屬世界有800餘種;中國70餘種。

原植物:馬棘Indigofera pseudotinctoria Matsum.

歷史:本品始載於《救荒本草》。謂:“馬棘生榮陽岡阜間,科條高四、五尺,葉似夜合樹而小,又似蒺藜葉而硬,又似新生皂莢科葉而小,梢間開粉紫花,形狀似錦雞兒,花微小,味甜,採花炸熟……。”按上述,應為本種。

形態:小灌木,高60~90cm,植株被丁字毛。羽狀複葉長3.5~5.5cm;小葉7~11,橢圓形或倒卵狀橢圓形,長1~2.5cm,寬0.5~1cm,先端圓或微凹,具短尖,基部圓楔形;全緣;兩面及葉柄被白色丁字毛;小托葉錐狀。總狀花序腋生,較葉長,長3~10cm;花密集,長0.4~0.5cm;萼鍾狀,萼齒5;花冠淡紅色或紫紅色;旗瓣倒卵形,外面被白色短柔毛;子房無柄,被丁字毛。莢果圓柱形,長1.5~3cm,寬0.3cm,嫩時密被丁字毛。種子腎形。花期5月,果期8月。圖見(《中國高等植物圖鑑》.第2冊.388頁.圖2506)

生境與分佈:生於山坡、林緣、灌叢、溪邊及草地。分佈於中國西南及山西、陝西、江蘇、安徽、浙江、江西、湖北、湖南、廣東、廣西。

生藥

栽培:宜於溫暖向陽環境,耐瘦瘠。以排水良好的砂質壤土為好。用種子繁殖,在3~4月播種。按行株距各33cm開穴,深3~6cm,然後將種子拌成種子灰後點播,每畝用種量1kg。播後,施入人畜糞水,並覆上細土。出苗後,結合鬆土,除草,逐次間苗,並行追肥。以後每年適時中耕除草與施肥。連續收穫4~5年後,須挖蔸更新,另行播種。蟲害有蛞蝓、蝸牛,食害幼苗,宜在晴天早晨撒生石灰粉防治。

採集:9~10月採收全草,除去雜質,晒乾。

貯藏:置乾燥處。

化學性質

種子含Stigolamine[1]及半乳糖甘露聚糖[2]。

參考文獻

[1] Phytochemistry 1977;16(1):131 。


[2] 植物學報 1980;22(3):3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