雜色竹蓀

藥材名稱:蜥蜴

名稱出處:《吉林中草藥》

概況

異名:馬蛇子、麻蛇子(《吉林中草藥》)。

基源:為蜥蜴科麻蜥屬動物麗斑麻蜥的全體。麻蜴屬全世界約為50種,中國產9種,3種供藥用。

原動物:麗斑麻蜥Eremias argus Peters

形態:體長約50~60mm,尾長54~70mm。體長圓形而略扁平,頭吻尖出,鼻孔開口介於3枚鼻鱗之間,頭上被有左右對稱的大鱗,額鼻鱗成對,左右相遇。緊貼鼻上鱗之後,有2對前後排列的大形眼上鱗,眼下鱗3枚,其中最大的1枚與第5、6、7枚上脣鱗接觸。下頦鱗4~5對,喉部有明顯的頸褶,四肢各有5趾,趾底起稜,末端有爪,大腿內側有股孔9~11個。尾圓長,鱗呈矩形,有稜,平列成環。背鱗為小顆粒狀。股鱗方形扁平。背部棕綠色,有黑色鑲邊的黃褐色縱行斑紋6~8行,有時斑紋彼此連線而呈條紋狀。腹面和四肢內側黃白色,但在繁殖季節時雄蜥呈現鮮豔的肉紅色。(圖見《中國動物藥》.304頁.圖295)

生境與分佈:棲息在沙質地的田野中,分佈於黑龍江、吉林、遼寧、河北、山東、河南、山西、陝西、內蒙古、寧夏、甘肅、青海、安徽、江蘇等省區。

生藥

採集:夏、秋季捕捉,捕後捏死,以鐵絲從頭部串起,晒乾或烘乾。

鑑別:乾燥全體長約10cm左右,頭部呈三角形,四肢向後屈曲,背部灰褐色,可見幾行縱走的斑點,腹部顏色較淺,呈灰白色,有的個體後肢內側呈肉粉色。鱗面光滑,橫行排列,尾細長,容易斷落。

藥性

功效:消癭散瘰。

主治:治淋巴結結核,骨結核,骨髓炎。

臨床應用

方選和驗方: ①蜥蠍丸(《太平聖惠方》)治暴癥堅結,四肢瘦痺,食少無力:蜥蠍、蜈蚣各1枚,鬼臼、防己、當歸各45g,大黃90g,芒硝、赤芍藥各60g,炙甘草30g。研末,煉蜜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10丸,溫酒下。 ②蜥蠍丸(《太平聖惠方》)治瘰癧瘻:蜥蜴1枚,芝青50枚,斑蝥、地膽各30枚(3味均去頭足翅,糯米拌炒至米黃為度),犀角、黑豆黃、炙甘草各0.9g。研末,以粟米飯為丸,如綠豆大,每服1丸,溫酒下,100日效。 ③遼寧醫藥 1976;(1):“治臁瘡:蜥蜴(馬舌子)3條,人發15g,香油500g。將洗淨的蜥蜴(全體)和人發置入沸騰的油鍋中,熬成糊狀,放冷待用。將患處洗淨外塗,每日1次。”

單方應用:①《東北動物藥》:“治淋巴結結核:馬蛇子1個,焙乾研面,雞蛋3個。一端開小孔,將馬蛇子面3份,分別裝入蛋內,用紙封固,放炭火上燒焦,研細面,香油調敷患處。” ②《吉林中草藥》:“治羊癇風:蜥蜴1個,用瓦焙乾,研細末,黃酒沖服,日服1次。” ③《吉林中草藥》:“治小便不通:蜥蜴3個,螻蛄7個(去頭)。搗成泥狀,水煎,日服2次。” ④《動物藥驗方整合》:“治肺結核:蜥蜴焙乾,研末,每次服1個,1日2次,60天為1療程(孕婦慎用)。” ⑤《中國中醫祕方大全》:“治子宮頸癌:蜥蜴搗碎,加入等量的95%乙醇,製成每支0.2ml,含生藥2g的注射液,注射在子宮頸癌組織區域性。每日或隔日1次,每次3支。”

食療:《中醫驗方彙編》:“治氣瘰、鼠瘡不論未潰已潰:蜥蜴8個,大蔥5根。蜥蜴與大蔥剁成餡子,加香油、鹽,包成餃子,煮熟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