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味草
藥材名稱:硬枝黑鎖梅
名稱出處:《滇南本草》
概況
異名:鎖梅、鑽地風、疏風草(《滇南本草》),黑鎖梅(《植物名實圖考》)。
基源:為薔薇科懸鉤子屬植物紅泡刺藤的根或葉。懸鉤子屬有700餘種;中國產約200種,其中約有30種藥用。
原植物:紅泡刺藤Rubus niveus Thunb.(Rubus foliolosus D.Don;Rubus tongchouanensis Lévl.),又名灰毛果莓(《中藥大辭典》),鉤撕刺(甘肅武都),薅秧泡、白枝泡(貴州)。
形態:灌木,枝帶紫紅色,被白粉,疏生鉤狀皮刺,小枝帶紫色或綠色,幼時被絨毛狀毛。羽狀複葉互生,小葉常7~9枚,橢圓形、卵狀橢圓形或菱狀橢圓形,頂生小葉有時漸尖,上面無毛或僅沿葉脈有柔毛,下面被灰白色絨毛,邊緣具不整齊粗銳鋸齒,頂生小葉有時具3裂片;葉柄長1.5~4cm,和葉軸均被絨毛和稀疏小皮刺;托葉線狀披針形,具絨毛。花成傘房或圓錐花序,頂生或腋生,總花梗和花梗被柔毛;花直徑達1cm,花萼5,密被絨毛;花瓣5,近圓形,紅色,基部有短爪,短於萼片;雄蕊多數,幾與花柱等長;雌蕊55~70,花柱紫紅色,子房被絨毛。果實半球形,深紅色轉為黑色,密被灰白色絨毛。花期5~7月,果期7~9月。(圖版見《中國高等植物圖鑑》.第2卷.278頁.圖2286)
生境與分佈:生於山坡灌叢,疏林或山谷河灘,溪流旁,海拔500~2800m。產於中國陝西、甘肅、廣西、四川、雲南、貴州和西藏等省區。阿富汗、尼泊爾、錫金、不丹、印度、斯里蘭卡,緬甸、泰國、寮國、越南、馬來西亞、印度尼西亞和菲律賓也有。
生藥
採集:根秋季採收,洗淨,切片,晒乾。
藥性
性味:根:澀、微苦,平。果:甘、酸,微溼。
功效:根:祛風止痛,清熱利溼,消炎止瀉。果:補腎澀精,消炎止痛。
主治:①《新華本草綱要》:“根:月經不調,紅白痢疾,脫肛。葉:蟲蛇咬傷。果:紅白痢疾,陽痿,早洩,白帶,月經過多,小兒疳積,溼疹,痛風急、慢性肝炎,風溼性關節炎。” ②《全國中草藥彙編》:“痢疾,腹瀉,風溼關節痛,痛風,急、慢性肝炎,月經不調,小兒疳積,挫傷疼痛,溼疹,面板化膿感染,口腔炎,咽峽炎,牙齦炎,泌尿道結石,神經衰弱,遺精,早洩。”
用法用量:內服:煎湯,10~15g。外用:炒熱加油搗爛外敷患處。
臨床應用
單方應用:①《滇南本草》:“治疥癩瘡:硬枝黑鎖梅煎水洗。” ②《雲南中草藥選》:“治紅白痢,百日咳,月經不調:硬枝黑鎖梅9~15g。水煎服。” ③《雲南中草藥選》:“治毒蛇咬傷:硬枝黑鎖梅葉搗敷患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