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東漆

藥材名稱:粟芽

名稱出處:《綱目》

概況

異名:櫱米(《別錄》),粟櫱(《本草衍義》)。

基源:為禾本科狗尾草屬植物粱的發芽穎果。

原植物:粱Setaria italica(L.)Beauv.(Panicum italicum L.)

餘項參見“粟米”條。

生藥

製法:將粟谷入水中浸透,撈出置筐內,上蓋稻草,每日灑水4~5次,保持溼潤,至芽長2~3mm許,取出晒乾。藥材主產華北各地。

鑑別:粟芽小球形,直徑約1mm;表面淡黃色,有外稃與內稃包圍,多數已裂開,露出長1~3mm的初生根(芽),或無初生長。剝去殼即為果實,表面淡黃色,光滑,基部有黃褐色的胚,長約1mm,胚乳近白色。質堅,斷面粉性。氣無,味微甜。以黃色、有芽、顆粒勻整者為佳。

加工炮製:炒粟芽 取粟牙置鍋內,以文火加熱,炒至黃色為度,取出,放涼。亦有炒至焦黃色者。

貯藏:置通風乾燥處,防蛀。

藥性

性味:①《新華本草綱要》:“苦,溫。” ②《別錄》:“苦。” ③《本草品彙精要》:“苦、甘,微溫。”

歸經:《本草匯言》:“入脾、胃二經。”

功效:健脾,消食,開胃。

主治:開胃消化。 ①《別錄》:“寒中,下氣,除熱。” ②《日華子本草》:“除煩,消宿食,開胃。” ③《綱目》:“消導米麵諸果實積。” ④《山西中藥志》:“治食滯脹滿,食慾不佳。” ⑤《全國中草藥彙編》:“治食積不化,消化不良,胸悶腹脹,妊娠嘔吐。

用法用量:內服:煎湯,10~15g。

臨床應用

方選和驗方: 外感風寒方(《中藥大全》)治小兒外感風滯,有嘔吐、發熱者:谷芽15g,藿香6g,蟬蛻4.5g,防風0.5g,雲苓7g,蘇梗15g,薄荷3g(後下),川連2.1g。水煎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