臭山牛蒡

藥材名稱:海南茄

名稱出處:《全國中草藥彙編》

概況

異名:耳環草、小丁茄(廣東),衫紐藤、卜古雀、金紐頭、細顛茄(海南)。

基源:為茄科茄屬植物海南茄的乾燥根。

原植物:海南茄Solanum procumbens Lour(S.hainanensis Hance)

形態:灌木高1~2m,直立或平臥,多分枝,小枝無毛,具黃土色基部寬扁的倒鉤刺,刺長2~4mm,基部寬1.5~4mm,端尖,微彎,褐黃色;嫩枝、葉下面、葉柄及花序柄均被分枝多,無柄或具柄的星狀短絨毛及小鉤刺。葉卵至長圓形,長2~6cm,寬1.5~3cm,近全緣或作5個粗大的波狀淺圓齒,在葉兩面均著生1~4個小尖刺;蠍尾狀花序頂生或腋外生;花萼杯狀,直徑約3mm,4裂;花冠淡紅色,花冠筒長約1.5mm,冠簷長約9mm,先端4裂;雄蕊4枚,花葯先端延長,長約6mm,花柱先端2裂。漿果球形,直徑約7~9mm,宿存萼向外反折,果柄長約2cm,頂端膨大;種子淡黃色,近腎形,扁平,長約3mm,寬約2mm。花期春夏間,果期秋冬。(圖見《中國植物誌》.第67卷.第1分冊.99頁.圖版24∶4-6)

生境與分佈:生於海拔300m左右疏灌叢中或林下。分佈於海南、廣東。越南、寮國也有分佈。

化學性質

根和葉中含有甾體生物鹼[1]茄烯酮(Solasodenone)(1),根中還含有3β-羥基-5α-孕烷-16-酮[2]。

參考文獻

[1] Phytochemistry 1978;17(6):1070。


[2] Phytochemistry 1978;17(10):18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