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水藨葉

藥材名稱:楝葉

名稱出處:《綱目》

概況

基源:為楝科楝屬植物川楝的葉。

原植物:川楝Melia toosendan Sieb.et Zucc.

餘項參見“川楝子”條。

藥性

性味:《廣東中藥》Ⅱ:“苦,寒。有小毒。”

功效:止痛,殺蟲。

主治:疝氣,蛔蟲,跌打腫痛,疔瘡,面板溼疹。 ①《綱目》:“疝入囊痛,臨發時煎酒飲。” ②《廣東中藥》Ⅱ:“跌打損傷。” ③《新華本草綱要》:“疝氣,驅蛔蟲,瘡禿,絲蟲病,外傷出血,蜈蚣、毒蛇咬傷,溼疹,小兒疳積,牙痛。”

用法用量:內服:煎湯,6~10g。外用:煎水洗、搗汁塗或研末調敷。

臨床應用

方選和驗方: ①《嶺南草藥志》:“治瘧疾:苦楝樹葉、亞婆子葉晒乾各9g。水煎服,不拘時。孕婦忌用。” ②《嶺南草藥志》:“治腫毒:苦楝樹葉、烏桕樹蕊,2味酌量,搗爛,敷患處。”

單方應用:①《浙江民間草藥》:“治疝氣,蛔蟲:苦楝樹葉與果實,水煎服。” ②《泉州本草》:“治面板瘙癢,溼疹:苦楝葉心(枝尖鮮嫩葉)30g,水煎湯,洗患處。” ③《簡便單方》:“治蜈蚣、蜂傷:楝樹枝葉(鮮),取汁,塗傷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