鐵馬豆
藥材名稱:黃緬桂
名稱出處:《雲南思茅中草藥選》
概況
異名:大黃桂(《雲南思茅中草藥選》),賣仲哈(傣名),簷葡(梵文音譯),黃緬花、黃蘭(雲南),黃蘭(《植物名實圖考》)。
基源:為木蘭科含笑屬植物黃蘭的根。
原植物:黃蘭Michelia champaca L.
形態:常綠喬木,高達20cm。嫩枝和葉柄均被淡黃色的平伏柔毛。葉互生,薄革質,披針狀卵形或披針狀長橢圓形,長10~20cm,寬5~7cm,頂端長漸尖或近尾狀,基部楔形,全緣;葉柄長2~4cm;托葉痕達葉柄中部以上。花單生於葉腋,橙黃色,極香;花被片15~20,披針形,長3~4cm;雄蕊的藥隔頂端伸出成長尖頭;雌蕊群柄長約3mm。穗狀聚合果長7~15cm;蓇葖倒卵狀矩圓形,長1~1.5cm;種子2~4顆,有皺紋。(圖見《中國高等植物圖鑑》.第1冊.793頁.圖1586)
生境與分佈:生長於溫暖地區。分佈在雲南南部和西南部,在長江以南各地均有栽培。
生藥
採集:全年可挖根,切片晒乾。
藥性
性味:《新華本草綱要》:“根、果:味苦,性涼。”
功效:根:祛風溼,利咽喉。果:健胃止痛。
主治:①《全國中草藥彙編》:“根:風溼骨痛,骨刺鯁喉。果:消化不良,胃痛。” ②《新華本草綱要》:“樹皮或根皮在印度民間用於治療腹部腫瘤。”
用法用量:內服:煎湯,根15~30g。泡酒服治風溼骨痛或用根切片含口中,徐徐嚥下藥液治骨刺鯁喉。果研粉衝開水服,每用0.3~0.6g。
臨床應用
單方應用:①《雲南思茅中草藥選》:“治風溼骨痛:黃緬桂根15~30g。泡酒服。” ②《雲南思茅中草藥選》:“治骨刺卡喉:黃緬桂根切成薄片,每含1~2片,徐徐嚥下藥液,半小時後吐出藥渣再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