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桷樹根疙瘩

藥材名稱:五角楓根

名稱出處:《浙江天目山藥用植物誌》

概況

基源:為槭樹科槭屬植物中華槭的根。槭屬全世界約200種,中國有150種以上。

原植物:中華槭Acer sinense Pax.,又名華槭樹(植物分類學報),丫角樹(《中國樹木分類學》)。

形態:落葉小喬木,高3~5m。樹皮平滑,淡黃色或深黃褐色;當年生枝淡綠色或淡紫綠色,多年生枝綠褐色或深褐色,平滑。單葉對生,葉柄粗壯,長3~5cm;葉片近革質,基部心形或近心形,稀平截,長10~14cm,寬12~15cm,常5裂,裂片長圓形或三角狀卵形,先端銳尖,邊緣有緊貼的圓鋸齒,裂缺銳尖,深達葉長的1/2,上面深綠;下面淡綠有白粉,脈腋有黃色叢毛;主脈在上面顯著,在下面凸起,側脈在下面顯著。花雜性,由多花組成下垂的圓錐花序,花序長5~9cm,總花梗長3~5cm;萼片5,卵狀長圓形或三角狀長圓形,先端微鈍尖,邊緣有纖毛,長約3mm;花瓣5,白色,長圓形或寬橢圓形;雄蕊5~8,在雄花中長於萼片,在兩性花中很短,花葯黃色;花盤肥厚,位於雄蕊的外側,被長柔毛;子房有白色疏柔毛,在雄花中子房不育,花柱長3~4mm,2裂。翅果淡黃色,常成下垂的圓錐狀果序;小堅果橢圓形,特別凸起,長5~7mm,寬3~4mm;小堅果連同翅長3~3.5cm,張開成直角,稀近銳角或鈍角。花期5月,果期9月。(圖見《中國植物誌》.第46卷.圖版45∶2)

生境與分佈:生於海拔1200~2000m的混交林中。分佈於湖北西部、湖南、廣東、廣西、四川、貴州。

藥性

功效:祛風除溼。

主治:關節疼痛,骨折。

用法用量:內服:泡酒,10~30g。 外用:搗敷。

臨床應用

方選和驗方: ①《浙江天目山藥用植物誌》:“治關節疼痛:鮮五角楓根60~90g,鑽地風30~60g,八角楓、紫青藤根、鬼箭羽、紅牛藤各60g。水煎衝酒,早、晚飯前服。” ②《浙江天目山藥用植物誌》:“治骨折:五角楓根皮,配合五加皮、八角楓,適量同搗爛敷患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