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麻仁

藥材名稱:白頸鴉

名稱出處:《爾雅》

概況

異名:燕白腰烏(《爾雅》),鶷鴉、鬼雀(《本草》)。

基源:為鴉科動物白頸鴉的肉。

原動物:白頸鴉Corvus torquatus Lesson

歷史:本品首載(《爾雅》)。中國北方稱白脖老鴰,南方稱玉頸鴉。

形態:成鳥:自後頭、後頸和上背,由頸側向下斜伸至胸部均白色,每羽基部略暗,故頸圈不呈純白。整體全部包括翅尾等均黑色。復嘴的針狀羽羽幹發白,翼羽內翈的邊緣顯褐色。上體除了白色的部分及翼、頸、喉、前胸等外均有紫藍色亮輝,羽毛後段的邊緣不亮;小翼羽及初級飛羽的外翈帶綠輝,次級及三級飛羽的外翈顯藍紫色,內翈沾紫綠輝或不亮;尾羽基部不亮,而稍顯褐色,末段閃紫藍輝。喉及前胸的羽呈披針形。

幼鳥:上下體除了頸、背、頸側後段而至胸部為黑白色相雜外,其餘悉黑而略顯褐色,白色領圈部分的羽毛中央或先端常轉黑,使與黑色部分界限混淆不清,體羽多無光亮。翅膀、尾巴和成鳥大致相同。

虹膜褐色;嘴和腳均黑色。嘴基段和鼻孔為針狀羽所掩蓋。

生境與分佈:白頸鴉大多活動於開闊的地方,田間、莊稼地、河灘、村莊附近等處,特別常見在新耕地及河邊,高達2500多米的山地也有。白頸鴉是中國與越南特有的一種留鳥。見於河北以南的沿海及其附近各省,西達陝西南部和甘肅東南部,海南、臺灣也有分佈。

藥性

功效:滋養,補虛。

主治:虛勞發熱,咳嗽。

用法用量:內服:煎湯1只。

參考文章

美洲白頸鴉的外形特徵、保護現狀、地理分佈鳥類白頸鴉的外形、分佈、習性、圖譜及別名鳥類白頸鴉的白頸鴉、地理分佈、生活習性、生長繁殖、保護現狀鳥類非洲白頸鴉的外形特徵、保護現狀、地理分佈鳥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