犛牛角
藥材名稱:香花刺
名稱出處:《陝西中草藥》
概況
異名:香水花(《陝西中草藥》),木香花(《中國經濟植物誌》)。
基源:為薔薇科薔薇屬植物單瓣白木香的根皮。薔薇屬全世界約200種;中國產82種,其中50餘種供藥用。
原植物:單瓣白木香Rosa banksiae Aiton.var normalis Reg.
形態:攀援小灌木,高可達6m;小枝圓柱形,無毛,有短小皮刺;老枝上的皮刺較大,堅硬,經栽培後有時枝條無刺。小葉3~5,稀7,連葉柄長4~6cm;小葉片橢圓狀卵形或長圓披針形,長2~5cm,寬8~18mm,先端急尖或稍鈍,基部圓形或寬楔形,邊緣有緊貼的細鋸齒,上面無毛,深綠色,下面淡綠色,中脈突起,沿脈有柔毛;小葉柄和葉軸有稀疏柔毛和散生小皮刺;托葉線狀披針形,膜質、離生、早落。花小形,多朵成傘形花序,花直徑1.5~2.5cm;花梗長2~3cm,無毛;萼片卵形,先端長漸尖,全緣,萼筒和萼片外面均無毛,內面被白色柔毛;花白色、單瓣、有香氣;果球形至卵球形,直徑5~7mm,紅黃色至黑褐色,萼片脫落。為木香花的野生原始型別。(圖見《秦嶺植物誌》.第1卷.第2冊.576頁.圖476)
生境與分佈:生長在海拔500~1500m的溝谷中。分佈於陝西、甘肅、河南、湖北、四川、雲南、貴州。
生藥
採集:夏、秋季採收根皮,洗淨,晒乾。
藥性
性味:《陝西中草藥》:“澀,溫。”
功效:活血調經。
主治:《陝西中草藥》:“活血調經,消腫散瘀。治月經不調,外傷紅腫。”
用法用量:內服:煎湯,9~15g。外用:研末撒。
臨床應用
單方應用:《陝西中草藥》:“治月經不調,外傷紅腫:香花刺9~15g,水煎服。外用:研粉外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