獼猴骨
藥材名稱:珍珠梅
名稱出處:《東北常用中草藥手冊》
概況
異名:山高粱、八木條(《東北常用中草藥手冊》),珍珠杆、花兒杆(《寧夏中草藥手冊》)。
基源:為薔薇科珍珠梅屬植物珍珠梅及高叢珍珠梅的莖皮。珍珠梅屬植物全世界共有9種,中國產4種,皆可藥用。
原植物:珍珠梅Sorbaria sorbifolia(L.)A.Br.,又名華楸珍珠梅(《東北木本植物圖志》),東北珍珠梅(《中國高等植物圖鑑》)。高叢珍珠梅Sorbaria arborea Schneid
形態:珍珠梅為灌木,枝條開展,初時綠色,老時暗紅褐色或黃褐色;冬芽卵形,紫褐色,具數枚鱗片。羽狀複葉,小葉片對生,11~17枚,披針形至長圓披針形,長4~7cm,寬1.8~2.5cm,先端漸尖,基部近圓形或寬楔形,邊緣有尖銳重鋸齒,兩面近無毛;小葉無柄或近無柄;托葉葉質,卵狀披針形,邊緣有不規則鋸齒或全緣,長8~13mm,寬5~8mm。大型密集圓錐花序頂生,分枝近直立,長10~20cm,寬5~12cm;總花梗和花梗被星狀毛或短柔毛,果期逐漸脫落,近於無毛,花梗長5~8mm;花直徑10~12mm,萼筒鍾狀,外面基部微被短柔毛;萼片5,三角卵形,先端鈍或急尖,萼片約與萼筒等長;花瓣5,長圓形或倒卵形,白色,長5~7mm,雄蕊40~50,長於花瓣1.5~2倍,生在花盤邊緣;心皮5,無毛或稍具柔毛,蓇葖果長圓形,頂生彎曲花柱,長約3mm,果梗直立;萼片宿存,反折。花期7~8月,果期9月。(圖見《中國植物誌》第36卷.圖11 1-2)
生境與分佈:珍珠梅生於海拔250~1500m的山坡疏林中。分佈於中國東北及內蒙古。原蘇聯、蒙古、朝鮮、日本也有分佈。
高叢珍珠梅與珍珠梅的區別在於圓錐花序稀疏,開展;雄蕊20~30;花柱稍側生;果梗彎曲。(圖見《中國植物誌》.第36卷.圖版11.710)高叢珍珠梅生於海拔2500~3500m的山坡林邊、山溪溝邊。分佈於陝西、甘肅、新疆、江西、湖北、四川、雲南、貴州、西藏。
生藥
採集:秋、冬季採剝莖皮,晒乾。
化學性質
附 葉含珍珠梅甙(Sorbifolin,Scutellarein-7-O-β-D-xylopyranosyl(1→4)-α-L-rhamnopyranoside)[1]、葉和花含山柰酚-3-呋喃阿拉伯糖甙(Kaempferol-3-arabofuranoside)、紫雲英甙(Astragalin)、槲皮素-3-葡萄糖醛酸甙(Quercetin-3-glucuronide)、異鼠李素-3-葡萄糖甙(Isorhamnetin 3-glucoside)、高山黃芩甙(Scut-ellarin)、高山黃芩素-7-鼠李糖甙(Scutellarein-7 O-α-L-rhamnopyranoside)[2],三葉豆甙(Trifolin)、槲皮素-3-木糖甙(Quercetin-3-xyloside)、山柰酚-3-木糖甙(Kaempferol-3-xyloside)[3],另含熊果甙(Arbutin)和綠原酸(Chlorogenic acid)[2]。尚有報道含金絲桃甙(Hyperoside)[4]。
參考文獻
[1] CA 1970;73:15164n。
[2] CA 1970;73:84623y。
[3] CA 1969;70:84949x。
[4] 新華本草綱要.第3冊.上海科學技術出版社,1990:1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