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髮草
藥材名稱:洋薊
名稱出處:《拉漢藥用植物名稱和檢索手冊》
概況
異名:朝薊(《中草藥通訊》),菜薊(《新華本草綱要》)。
基源:為菊科菜薊屬植物菜薊的葉或地上部分。
原植物:菜薊Cynara scolymus L
歷史:本品原產地中海地區,西歐地區有栽培,作蔬菜;中國很早即引種栽培。國外古代民間用葉治肝炎、黃膽病,1959年義大利科學家,從中分離得朝薊素(Cynarin)是利膽的有效成分。現用菜薊鮮葉提取濃縮製成沖劑,用於肝炎、肝膽病、消化系統疾病、腎臟病及過敏症;另外,其葉除去蛋白質的水浸液,商品各Anghirol,在羅馬尼亞也有生產。
形態:多年生草本,高40~200cm。莖粗壯,直立,有條紋,上部有分枝,被稠密的蛛絲毛,後稀疏。葉大形,基生葉蓮座狀;莖下部葉有長柄,葉片長橢圓形或寬披針形,長達1m,寬達50cm,二回羽狀全裂;中、上部葉漸小,無柄或沿莖稍下延;最上部及接近頭狀花序下部的葉,長橢圓形至線形,長約5cm;全部葉草質,背面灰白色,被絨毛。頭狀花序極大,生枝頂;總苞多層,幾無毛,覆瓦狀排列,硬革質,中外層總苞片,頂端漸尖,但不形成硬針刺,內層的頂端有附片,附片硬膜質,圓形、卵形、三角形或尾狀,頂端有小尖頭伸出;花多數,全為管狀,紫紅色,裂片不等長。瘦果長橢圓形,具4稜,頂端截形,無果喙。冠毛多層,剛毛羽毛狀,基部聯合成環,白色,整體脫落。花期6~7月,果期8~10月。(圖見《江蘇植物誌》.下冊.891頁.圖2230)
生境與分佈:原產地中海地區,現各地有引種栽培。中國北京、江蘇、陝西等地有栽培。
化學性質
地上部分含菜薊素(Cynarin)(1)[1]、菜薊苦素(Cynaropicrin)[2]、β-芹子烯、苄醇、β-欖香烯等54種成分[3]。
參考文獻
[1] 中草藥通訊 1972;(5):58,1973;(6):57。
[2] Tetrahedron Lett 1971;(50):4775。
[3] Phytochemistry 1982;21(7):16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