鬼針草
藥材名稱:杯莧
名稱出處:《海南島常用中草藥手冊》
概況
基源:為莧科杯莧屬植物杯莧的全草。杯莧屬全世界約27種,中國產4種。
原植物:杯莧Cyathula prostrata(L.)Blume(Achyranthes prostrata L.),又名蛇見怕、鏡面草、蛇驚慌(海南)、牛奶藤(雲南)。
形態:多年生草本,高30~50cm。根細長。莖鈍四稜形,具分枝,有灰色長柔毛,節部帶紅色,加粗,基部數節生不定根。葉對生,全緣,菱狀倒卵形或菱狀長圓形,長1.5~6cm,寬6~30mm,上面綠色,下面蒼白色.兩面有長柔毛,具緣毛;葉柄長1~7mm,有長柔毛。總狀花序由多數花叢組成.總梗延伸,不分枝;花叢具長約1mm的花梗;下部花叢由2~3朵兩性花及數朵不育花組成,向上不育花漸少,最上部花叢僅1朵兩性花;果實熟時整個花叢脫落;苞片長1~2mm,頂端長漸尖;兩性花被片5,卵狀長圓形,長2~3mm,淡綠色,具凸尖,外面有白色長柔毛.具3~5脈;雄蕊5,花絲長3~4mm,基部約1mm連合;退化雄蕊長方形,長約0.5mm,頂端截形,具二淺裂或凹缺。胞果球形,直徑約0.5mm,無毛;不育花的花被片及苞片黃色,長約1.5mm。種子卵狀長圓形.極小,褐色.光亮。花果期6~11月。(圖見《中國植物誌》.25卷.2分冊.219頁,圖版48∶12-17)
生境與分佈:生於山坡灌叢或小河邊:分佈於中國臺灣、廣東、廣西、雲南。越南、印度、泰國、馬來西亞、菲律賓、非洲均有分佈。
生藥
採集:全年可採,晒乾或鮮用。
化學性質
全株含促蛻皮甾醇(Ecdysterone)。
參考文獻
新華本草綱要.第2冊.上海科學技術出版社,1991: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