漆葉

藥材名稱:紅曲

名稱出處:《飲膳正要》

概況

異名:赤曲(《摘元方》),紅米(《藥材資料彙編》),福曲(《上海市飲片炮製規範》),紫紅曲黴(《中藥大辭典》)。

基源:為紅曲科紅曲屬真菌紫紅曲的菌絲及孢子。

原植物:紫紅曲Monascus purpureus Went,又名紅曲黴、紫紅曲黴、紅大米、紅糟(《常見與常用真菌》)。

歷史:本品首載於《飲膳正要》,雲:“味甘,平,無毒。健脾,益氣,溫中。淹魚肉用。”《丹溪補遺》雲:紅曲米“甘溫無毒”。《綱目》雲:“治女人血氣痛及產後惡血不盡,擂酒飲之。良”,並對紅曲的製造法作了詳細介紹。

形態:菌絲體生長在粳米內,使粳米變成紫紅色,常稱紅曲。菌絲體有隔,分枝多,早期白色,成熟後呈紫紅色,在分枝頂端產生單個或一短串球形至倒卵形的分生孢子。分生孢子褐色,直徑9~11×6~9μm;在有的菌絲頂端還產生單個的球形子囊殼,內含有8個子囊孢子;子囊孢子卵形或近球形,光滑,無色,直徑5~6.5×3.5~5μm。(圖見《中國藥用真菌》.6頁.圖2)

生境與分佈:為人工培養,在自然界多存在於乳製品中。多分佈於長江以南各地。

生藥

製法:選擇紅色土壤地,挖一深坑,在坑上下週圍鋪以篾席,將粳米倒入其中,上壓以重石,使其發酵而變為紅色。徑3~4年後,米粒外皮紫紅色,內心亦為紅色。若內心有白點,表示尚未熟透,品質較差。中國大部分地區有產,主產於福建、廣東。

鑑別:本品為不規則形的顆粒,狀如碎米,外表棕紅色,質脆,斷面粉紅色,微有酸氣,味淡。以紅透質脆、陳久者為佳。

加工炮製:篩淨灰屑,揀去雜質。紅曲炭:將淨紅曲微炒,使外部呈黑色,內部呈老黃色為度,噴淋清水,冷卻。

貯藏:置通風乾燥處,防蛀。

化學性質

從中提取紅、黃色素,可用於食品工業。通過發酵,從中分離出抗生素Monascidin[1]和Monascidin A[2]及輔酶Q10[3]。還提到一種核酸酶的抑制物NMP[4]。

參考文獻

[1] Plant Physiol 1977;60(4):578。


[2] J Food Sci 1981;46(2):589。


[3] CA 1982;96:197883b。


[4] Agric Biol Chem 1981;45(1):1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