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芋

藥材名稱:菴

名稱出處:《本經》

概況

基源:為菊科蒿屬植物菴

的果實。

原植物:菴

Artemisia keiskeana Miq.

餘項參見“菴

”條。

生藥

採集:冬季採收果實。

藥性

性味:苦、辛,溫。 ①《本經》:“味苦,微寒。” ②《吳普本草》:“苦,小溫。” ③李當之《藥錄》:“溫。” ④《本草經疏》:“辛。”

歸經:《綱目》:“入足厥陰經。”

功效:行瘀,去風溼。

主治:用於血瘀經閉,產後瘀血腹痛,跌打損傷,風溼關節痛。 ①《本經》:“主五臟瘀血,腹中水氣,臚脹留熱,風寒溼痺,身體諸痛。” ②《別錄》:“療心下堅,膈中寒熱,周痺,婦人月水不通,消食,明目。” ③《本草圖經》:“治打撲損。” ④《藥性論》:“益氣,主男子陰痿不起,治心腹脹滿,能消瘀血。” ⑤《綱目》:“擂酒飲,治閃挫腰痛。”

用法用量:內服:煎湯,4.5~9g;或研末入丸、散,或搗汁飲。

使用注意:無瘀滯溼熱者慎服。孕婦忌服。《本草經集註》:“荊子、慧苡為之使。”

臨床應用

方選和驗方: ①菴

子酒(《聖惠方》)治婦人夙有風冷,留血結聚,月水不通:菴

子500g,桃仁60g(湯浸,去皮、尖、雙仁),大麻仁60g。上藥都搗令碎,於瓷瓶內,以酒800ml,浸,密封頭。5日後,每服暖飲30ml,漸加至50ml,日3服。 ②菴

子丸(《普濟方》)治產後腹痛:菴

子、桃仁(湯浸,去皮、尖、雙仁,麩炒微黃)各15g。上搗羅為末,煉蜜和丸,如梧桐子大。不計時候,以熱湯下20丸。 ③《瀕湖集簡方》:“治產後血痛:菴

子30g。水200ml,童子小便100ml,煎飲。” ④菴

飲(《聖濟總錄》)治婦人卒漏下,先多後少,日久不斷:菴

子(微炒)、熟乾地黃(焙)、蒲黃(微炒)、當歸(炒焙)各60g。上4味,粗搗篩。每服6g,水200ml,煎至140ml,去滓溫服,空心、日午、臨臥。 ⑤菴

丸(《濟生方》)治墜墮閃肭,血氣凝滯腰痛、菴

子15g,當歸、威靈仙、破故紙(炒)、杜仲(炒)、桂心各15g,乳香、沒藥各7.5g。上為細末,酒煮麵糊丸,如梧桐子大。每服70丸,溫酒鹽湯任下。

單方應用:蘇醫《中草藥手冊》:“治陽痿:菴簡子6~9g。水煎服。”

醫藥家論述

繆希雍《本草經疏》:“菴

子,行血散結之藥,婦人月事不以時至,審察未定者,不可輕用,瘀血病見之不審者勿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