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麻葉
藥材名稱:雞大腿
名稱出處:《玉溪中草藥》
概況
異名:大果上葉(雲南)。
基源:為蘭科貝母蘭屬植物大貝母蘭的假鱗莖。
原植物:慄鱗貝母蘭Coelogyne flaccida Lindl.
形態:附生蘭。高達40cm,具根狀莖:密被灰黃色綿絨毛。假鱗莖狹圓柱形,長達12cm,粗1.5~2cm。被栗色卵形的鱗片,頂端生2枚葉;葉柄長8cm,葉披針形或狹橢圓形,先端急尖,長18cm,寬約4cm。花葶從幼假鱗莖上長出,和成葉不在同一假鱗莖上,和葉等大,幼假鱗莖外套有栗色斑狀的鱗片,總狀花序具幾朵至10餘朵花;花苞片卵形,早落;花較大,黃白色,萼片矩圓狀披針形,長2.2cm,寬6mm,花瓣稍較萼片短而狹;脣瓣具3個大的、橙黃色斑塊,外形卵形,3裂,側裂片半卵形,抱合蕊柱,中萼片近卵形,脣片上有3條波狀褶片。(圖見《中國高等植物圖鑑》.686頁.圖8202)
生境與分佈:附生於海拔1000m的樹上或林下石上,陰溼灌叢中。產於雲南。
藥性
性味:甘、淡,平。
功效:潤肺止咳,消炎,消腫,接骨。
主治:氣管炎,肺結核,咳嗽,咳血,骨折,外傷瘀血,急性關節炎。
用法用量:內服:煎湯,30~60g。外用:搗爛外敷患處。
臨床應用
單方應用:①《全國中草藥彙編》:“治肺結核,氣管炎咳嗽,咳血:雞大腿30~60g,水煎服。” ②《全國中草藥彙編》:“治骨折,外傷瘀血,急性關節炎:雞大腿30~60g,配伍其它藥適量共搗爛外敷患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