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花合掌消

[拼音]:Shamenshijunbing

[英文]:salmonellosis

由沙門氏菌屬(Salmonella)中的不同血清型感染各種動物而引起的多種疾病的總稱。常見的人畜共患疾病,在公共衛生上有重要意義。該菌屬有58種 O抗原、54種H抗原,個別菌還有Vi抗原,包括近2000個血清型。流行於世界各國,常致敗血症或腸炎,對幼畜、雛禽為害甚大,成年畜禽多呈慢性或隱性感染。患病與帶菌動物是本病的主要傳染源,經口感染是其最重要的傳染途徑,而被汙染的牧草、飼料與飲水則是傳播的主要媒介物。各種應激因素均可誘發本病。主要包括下列種類。

豬沙門氏菌病

又稱豬副傷寒。病原為豬霍亂沙門氏菌、豬傷寒沙門氏菌、鼠傷寒沙門氏菌及少數其他血清型。多發生於1~4月齡豬。臨診上除少數急性病例外,多數呈亞急性或慢性。其特徵是壞死性腸炎(見彩圖)、腹瀉、惡臭與消瘦。病程約 2~3周,常以死亡告終。典型病變為大腸壁增厚與粘膜瀰漫性壞死。在較大的豬中常為豬瘟的繼發症。

馬沙門氏菌病

又稱馬副傷寒,由馬流產沙門氏菌或鼠傷寒沙門氏菌等引起的一種以孕馬流產為特徵的馬屬動物傳染病。初產母馬和幼駒易感性更高。流產常發生於懷孕中後期。 流產前大多有體溫升高、 乳房腫脹、陰道流出血色液體等先兆。流產多為死胎,且呈敗血性病變。胎膜水腫,有出血和壞死區。母畜流產後多數能自愈,少數可能繼發子宮內膜炎。幼駒感染後多呈敗血症或區域性炎症,公畜則為睪丸炎與鬐甲炎。病癒者血清內含有較高滴度的凝集抗體,可作本病的輔助診斷。

牛沙門氏菌病

病原多為鼠傷寒沙門氏菌或都柏林沙門氏菌。 舍飼青年犢比成年牛易感,往往呈流行性。病犢發燒、停食、虛弱,瀉出的惡臭液狀糞便,常混有血絲和粘液。死亡率高者可達50~70%,一般為5~10%;不死者或出現關節腫脹。剖檢可見出血性胃腸炎與敗血性病變,肝、脾可能有壞死灶。成年牛較少發生或僅散發,但病後期可能轉為內毒素性休克。病變多為急性出血性腸炎。孕牛常流產。

羊沙門氏菌病

由鼠傷寒沙門氏菌、都柏林沙門氏菌或羊流產沙門氏菌所致的急性傳染病。能感染各種年齡的羊,但以斷奶前後、年輕羊及懷孕最後1個月的母羊更易感。本病症狀與牛沙門氏菌病相似。

禽沙門氏菌病

由一種或多種血清型沙門氏菌所引起的一大群急性或慢性禽類疾病的統稱。危害性大。主要包括3種:

(1)雞白痢。由雞白痢沙門氏菌引起,最常見於雞和火雞。除接觸傳播外,常可經蛋傳播,一旦傳入雞群,即可代代相傳難以根除。主要侵害雛雞,呈急性敗血症,大批死亡。倖存者多轉成慢性或帶菌者。對病程稍長者剖檢可見心、肺出現壞死或結節,肝出血與壞死,膽囊腫大。成年雞多為卵巢或睪丸區域性感染的無症狀帶菌者。 母雞感染後產蛋量、受精率與孵化率下降。剖檢可見卵子變形、變色和變硬。公雞則呈睪丸炎。用快速全血凝集試驗以檢出並剔除帶菌種雞以及對孵化蛋實施燻蒸消毒有助於消除本病。

(2)雞傷寒。為雞沙門氏菌所致的雞與火雞的敗血症,其他禽類罕見。可經蛋傳播。除雛雞外亦常使青年或成年雞群發生敗血症而招致10~50%的死亡率。急性者無明顯病變。亞急性或慢性者常見血液稀薄,肝腫呈青銅色,其表面與心肌有灰白色粟粒狀壞死灶。偶有心包炎和卵黃性腹膜炎。卵子出血、變形、變色。雛雞表現似雞白痢。

(3)禽副傷寒。由鼠傷寒等多種能運動的沙門氏菌引起的禽類疾病。可由汙染的飼料感染,呈地方流行性。幼禽多呈急性和亞急性,成年或未成年禽則多為慢性或隱性感染。幼雛常因急性敗血症而迅速死亡。成年患禽長期帶菌與排菌。慢性的體瘦,腸道呈壞死性潰瘍。雛雞常出現顫抖、喘息和眼瞼水腫。病程稍長者可見卵黃凝固,肝、脾充血且有條紋狀或針尖狀出血與壞死灶。

確診有賴於細菌學檢驗。對雞白痢、馬流產等可用平板或試管凝集試驗作群體檢疫以檢出群內帶菌者。熒光抗體技術已用作快速診斷手段。抗生素、呋喃與磺胺類藥物對急性敗血性患禽有較好療效。多數治療後的畜禽仍可帶菌。除少數幾種沙門氏菌(如豬傷寒、豬霍亂、都柏林、馬流產沙門氏菌等)所致的疾病已使用滅活苗或減毒苗外,大多數尚少有效菌苗可資預防。不少國家已訂出專門的控制規程來逐步消滅或控制某些畜禽的沙門氏菌病,如雞白痢與雞傷寒已在少數國家基本消滅。

參考文章

如何防治牛沙門氏菌病?牛牛傳染病沙門氏菌病流行病學牛牛傳染病沙門氏菌病發病機理牛牛傳染病沙門氏菌病病理變化牛牛羊沙門氏菌病牛雞沙門氏菌病的治療雞雞飼料加短鏈脂肪酸可預防沙門氏菌病雞細菌性傳染病-豬沙門氏菌病的診斷豬育肥豬沙門氏菌病的診斷豬鵝沙門氏菌病的症狀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