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扇舟蛾

[拼音]:ganrefeng

[英文]:dry-hot wind

農業氣象災害的一種。高溫、低溼並伴有一定風速的氣象條件對農作物造成的損害。是大氣乾旱的一種。又稱旱風、乾旱風。

為害

伴隨乾熱風的高溫、低溼和一定的風速可使植物蒸騰作用加強,在根系吸水力不能適應時導致植株水分收支失調。高溫低溼環境還影響葉片的光合作用,甚至光合作用中斷;破壞植物細胞的透性,影響植株體內營養物質的輸送,使子粒灌漿速率減慢。高溫還可引起體內蛋白質分解及有毒的中間代謝物質積累過多,使植株死亡。主要的為害物件是小麥,對稻、豌豆也時有影響;在抽穗到乳熱末期較易受害。小麥受害表現為葉片和莖黃白或青枯,穎殼變白,芒尖乾枯或炸芒,子粒乾癟,腹溝深,千粒重下降。水稻受害後穗灰白色,秕粒增加,甚至全穗枯死,不結實。豌豆受害後花、莢乾枯,脫落。在中國,為害區域以淮河、秦嶺、祁連山、阿爾金山為南沿,長城、陰山、賀蘭山、龍首山、阿爾泰山為北沿,包括華北和西北地區的大部及部分華東地區。為害季節集中於5~7月間,平均10年內有1~2年的重害年。受害面積可達 2億畝以上。受害的小麥千粒重輕則下降 1~3克,重則下降5~6克,減產幅度達3~20%。

型別

按發生特點可分 3類:

(1)高溫低溼型。表現為大氣高溫乾旱,地面一般刮西南風或偏南風,造成小麥枯熟、癟粒,是中國北方麥區主要的乾熱風型別。

(2)雨後青枯型。表現為小雨後猛晴,高溫低溼,使灌漿中後期的小麥青枯,主要發生於甘肅、寧夏等地。

(3)旱風型。表現為空氣溼度低,日最高溫度不太高,一般在30℃以下,風速較大,風向西北或西南,造成小麥癟粒,多見於江蘇北部、安徽北部等地。

指標

各地乾熱風指標大體相近,略有不同,不同作物的指標也有差異。高溫低溼型的指標一般為:日最高氣溫大於或等於32℃,14時相對溼度小於或等於30%,14時風速大於或等於2米/秒為輕乾熱風日;日最高氣溫大於或等於35℃,14時相對溼度小於或等於25%,14時風速大於或等於3米/秒為重乾熱風日。雨後青枯型為:小麥成熟前10天內有 1次小雨過程,雨量小於或等於10毫米,雨後猛晴,3天內有1天以上日最高氣溫大於或等於30℃,相對溼度較低,有1天風速大於或等於3級。

成因及影響因素

春末夏初雨季到來之前的乾旱季節,天氣晴朗少雲,太陽輻射強,地面增溫快,是乾熱風發生的氣候背景。在中國,當極地大陸冷空氣南下,進入華北地區時,氣流下沉,增溫變性,加以地處高壓後部,地面吹西南風,就形成華北地區的乾熱風天氣。乾熱風也可由熱帶大陸暖空氣入侵形成。青藏高原至新疆、內蒙古地區高空為一暖脊,同時副熱帶高壓伸向江南,暖平流較強,地面為一熱低壓,這些條件使河西地面上空氣壓形成北高南低形勢,就在低壓區北部出現又幹又熱的偏東風,形成河西地區的乾熱風。

影響乾熱風的因素除天氣、氣候條件所決定的乾熱風強度和持續時間外,地形、土質、作物生育期和生育狀況也有很大影響。地形可以加強或削弱乾熱風的強度。保水能力差的砂質土和土層淺薄的丘陵地,在土壤乾旱情況下容易受害。小麥乳熟期以前植株生活力強,受害輕;乳熟中後期受害重;生育前期降水過多,根系分佈層淺,或春季乾旱植株發育不良時,抗乾熱風能力差。鏽病等植物病害破壞植物組織,加劇植株蒸騰失水,可以加重乾熱為害。

防禦措施

(1)選用抗乾熱風的優良品種。在重為害區,要把抗乾熱風作為小麥育種目標之一。北方麥區早熟品種可減少或避開乾熱風的為害。

(2)利用綜合農業措施,如通過改良土壤,提高土壤肥力,擴大灌溉面積,營造農田防護林、實行林農間作等改善農田小氣候環境,可提高農田抗災能力。調整農業結構、作物比例、種植制度也有助於減少為害。

(3)在乾熱風常發生地區可採用氯化鈣浸種;小麥灌漿期,宜在熱風出現前澆麥黃水和噴施磷酸二氫鉀、草木灰水、石油助長劑等防禦乾熱風為害。

參考文章

小麥乾熱風的危害與防禦糧食作物小麥乾熱風防禦措施糧食作物中國的乾熱風(dry—hotwind of China)中國地理小麥後期注意防乾熱風糧食作物小麥乾熱風的發生與防禦糧食作物小麥乾熱風及其預防措施糧食作物如何防禦小麥乾熱風糧食作物小麥乾熱風害糧食作物河北省行唐縣:如何防禦小麥乾熱風糧食作物如何減輕小麥乾熱風的危害糧食作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