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形跟隨和地形迴避雷達
[拼音]:qiche yunxing diaodu
[英文]:vehicle operation dispatching
在汽車運輸中對汽車進行的調派、執行組織和執行中的管理及監督。汽車在執行過程中,有關的人(駕駛員、行人和裝卸工人)、車輛、道路、運輸物件(旅客和貨物)和環境等因素處於經常變化而又互相影響和制約之中。因此,執行排程對於協調運輸系統各因素的關係、組織汽車運輸、實現連續和均衡生產是必不可少的重要工作。
任務和要求
在力求適應社會和國民經濟各部門對客貨運輸的需要和提高運輸質量的前提下,根據貨種特點或旅客要求,選擇經濟合理車型,及時調派所需車輛,組織車輛合理執行,並監控其執行過程及貨物裝卸(或旅客上下)情況,以保證安全、及時、快速、經濟地完成運輸任務。為此,排程部門應儘可能地採用先進的排程方法和工具,提高車輛的行程利用率和載重量利用率,最大限度地發揮車輛的運用效率,節約能源,降低運輸成本。
機構和人員
各級汽車運輸生產部門都設有排程機構,它是運輸生產管理的職能部門,一般由一箇中心排程站和若干個分支機構(沿線排程站)組成。汽車排程站的規模與裝置取決於國家工業與技術的發展水平、被控車輛的數量、地域和交通特徵等因素。現代化的排程站設有排程室(排程人員的工作場所,內有排程裝置)和排程裝置的檢查修理車間等。排程員的工位、排程臺與排程板的設定,應保證排程員能同時清楚地看到所有監控儀表、訊號與資訊反映裝置和顯示螢幕等。在工業發達國家的大型運輸企業中,排程站處理的資訊數量很大,管理工作通常採用電子計算機。排程站一般佈置在企業資訊中心或計算中心的近處。
排程人員按職能分為計劃排程員、值班排程員和現場排程員(或沿線排程員)等。計劃排程員的主要任務是根據運力和任務編制單車執行作業計劃;值班排程員的主要任務是組織發車,監督車輛執行,處理途中臨時發生的問題;現場排程員(或沿線排程員)則負責現場排程和車輛裝卸工作,發生事故時及時報告值班排程員,執行處理事宜。
排程方法
排程人員須掌握駕駛員、裝卸工人和貨物、道路、橋涵、車輛、裝卸機械、天氣等有關情況,據以編制汽車執行作業計劃,進行排程。編制計劃或排程汽車的方法,大致可分為三種:
(1)經驗排程,是排程人員憑自己的經驗和技巧安排車輛執行,並處理執行中發生的問題。
(2)藉助於簡單而形象化的工具進行排程,如在排程板或運輸網路示意圖上用標誌表示車輛的執行動態,安排車輛執行路線。
(3)運用數學方法或人工智慧方法和電子計算機編制計劃,並採用現代化通訊技術傳遞排程命令和資訊反饋,指揮和監控車輛執行。數學方法中應用較廣的有線性規劃、動態規劃和排隊論等。自20世紀50年代起,隨著電子計算技術的迅速發展,工業發達國家開始將運籌學應用於汽車排程。例如用線性規劃方法組織迴圈運輸,確定車輛的最優行駛路線,以提高行程利用率;用線性規劃或動態規劃的方法,確定運輸網各點間的最短徑路,以縮短汽車的行駛里程。
城市公共交通排程部門在客流高峰時間常採用區間排程、跨線排程、大站快車等方法。區間排程即是在客流量高斷面區間行駛區間車,增加高峰斷面的行駛班次。跨線排程是在高峰時間內,路線與線路之間的車輛進行跨線行駛,酌盈濟虛。大站快車即全線車輛跨越幾個站點不停車,以縮短行車時間,加速車輛週轉,增加班次。此外,還有在客流量較少的方向上,直放空車到乘客最多的車站上,以及在高峰時間內縮小行車時間間隔的集中發車等排程方法。
技術裝置
按裝置功能可分為三類:
(1)電子計算機及其終端裝置,用以存貯、處理資訊和編制汽車執行作業計劃。
(2)反映車輛在途中執行動態的裝置,如排程板、運輸網路示意圖、各種訊號與顯示裝置和工業閉路電視等。
(3)通訊裝置,由於汽車運輸生產具有流動分散的特點,所以排程機構必須掌握車輛的執行動態,根據變化的情況及時修正執行計劃,下達排程命令,實現排程中心與車輛的雙向聯絡(直接與駕駛員聯絡或經過沿線排程員與駕駛員聯絡)。用於聯絡的通訊裝置主要有有線電話、無線電話(包括語音和數字傳輸)和各種訊號裝置。在汽車執行路線固定的條件下,最常用的工具是選號直通電話;對於不固定的路線和長距離路線,常利用市內電話或無線電裝置。利用後者時,在排程部門和每輛汽車上都設定無線電話收發機。
1970年前後,西歐和美國的一些大城市中先後設定了各種用於客運排程管理的“電子控制系統”。排程中心的計算機通過沿線設定的公共汽車自動跟蹤裝置(能隨時確定公共汽車所在位置),監控車輛是否正點執行,並將車速調整指令及其他排程命令自動傳送給有關車輛。有的企業還在公共汽車的停車站上,設定了可顯示下一輛車位置和載客數量的指示牌,使候車乘客能估計所需的候車時間。
中國於1979年起,在上海、北京、天津等市先後開展了應用電子計算機排程汽車的試驗和研究。上海市採用微型電子計算機實現城市貨運汽車的車隊排程,已於1983年底獲得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