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性炭吸附

[拼音]:hangkong zhadan

[英文]:aerial bomb

由航空器投擲的無動力裝置的轟炸武器。它是轟炸機和殲擊轟炸機攜帶的主要武器。

簡史

義大利在1911~1912年與土耳其戰爭中首次使用了炸彈。專門設計的第一種航空炸彈出現在第一次世界大戰初,它有穩定尾翼,頭部裝有觸發引信,重9公斤。後來還設計了各種大口徑(最大1510公斤)炸彈。由於飛機運載能力有限,直到30年代末,實際使用的炸彈大都不超過225公斤。第二次世界大戰中,炸彈口徑大大增大,出現了900~9900公斤的重磅炸彈。炸彈品種也不限於殺傷、爆破和燃燒三種,出現了殺傷爆破、穿甲燃燒、照明和深水炸彈等上百種彈型。戰爭後期,德國和美國研製成制導炸彈。1945年8月6日美國在日本廣島投下了第一顆原子彈。50年代以後,為了適應飛機外部掛彈的需要,研製出氣動外形好的低阻炸彈;為了適應低空大速度投彈,研製出減速炸彈;此外,還出現了“靈巧”炸彈、氫彈和中子彈以及各種專用炸彈──反跑道炸彈、標誌彈、宣傳彈、空投振動感測炸彈 (ADSID)和各種教練彈等。

特性

航空炸彈的主要特徵是口徑(或梯恩梯當量)、裝填係數和標準落下時間。普通炸彈的口徑用公斤作單位,表示威力等級,不表示炸彈的實際重量。梯恩梯當量表示核炸彈的威力,用獲得同等爆炸威力所需的梯恩梯炸藥的重量表示,單位是噸。裝填係數表示炸彈裝填的炸藥重量佔全彈重的百分數,通常介於10%~80%之間。標準落下時間是炸彈在標準大氣條件下,從高度為2000米、空速為40米/秒作水平飛行的飛機上投下的落地時間。各種炸彈的標準落下時間為20.25~33.75秒。炸彈的空氣動力特性越好,重量越大,標準落下時間就越小,在真空中為20.193秒。

分類

航空炸彈有各種分類方法:按口徑分為小口徑炸彈(100公斤以下)、中口徑炸彈 (100~500公斤)和大口徑炸彈;按裝填物分為裝普通炸藥的常規炸彈,裝填非爆炸物的照明彈、照相彈和教練彈,特種裝藥的非常規炸彈(如毒氣彈、細菌彈和核炸彈);按有無制導裝置分為制導炸彈和非制導炸彈;按空氣動力特性分為高阻炸彈、減速炸彈和低阻炸彈;按爆炸時機分為觸發炸彈、定時炸彈和空投地雷;按戰術功用分為主要用途的炸彈和輔助用途的炸彈。主要用途炸彈分為爆破彈、殺傷彈、殺傷爆破彈、穿甲彈、穿甲燃燒彈、航空深水炸彈、化學炸彈、油氣彈、反跑道炸彈、集束炸彈、小炸彈布灑器和各種核炸彈。輔助用途炸彈有照明彈、照相彈、煙幕彈、標誌彈和各種教練彈。

結構

航空炸彈通常包括引信(含傳爆管)、彈殼、填充物和穩定尾翼等 4個基本組成部分。但不同的航空炸彈,在結構上又各有特點。

(1)通用炸彈:有殺傷、爆破、穿甲和燃燒等彈型,結構基本相似,僅口徑、彈殼厚度和裝填係數不同而已。單顆殺傷彈的最大口徑不超過100公斤,直接掛在飛機上投放。裝填係數為13%~20%。口徑100公斤以上的大型殺傷彈大都是子母彈,由彈箱(母彈)和小型殺傷彈組成。彈箱掛在飛機上,小炸彈裝在彈箱內,投彈時連同彈箱一起投放。在一定高度上,定時引信控制彈箱開放,丟擲小炸彈。也有不投掉彈箱的子母彈。投彈時靠迎面氣流等動力把小炸彈丟擲,布灑在很大區域內。爆破彈的口徑在100~20000公斤之間,實際常用的在1000公斤以下。這種炸彈殼體薄,裝填係數為40%~80%。

(2)減速炸彈:低空、高速水平投擲用的彈型,尾部裝有減速裝置(如減速傘或減速火箭)。投彈瞬間減速裝置不工作,炸彈保持低阻外形。炸彈離開載機一定距離後自動開啟減速傘或點燃減速火箭。炸彈下落速度顯著降低,使載機有時間脫離炸彈殺傷區域,並防止跳彈,提高命中精度。

(3)反坦克炸彈:用彈箱投放的小型聚能裝藥破甲彈。它不靠動能穿甲,而靠炸藥爆炸時的高溫高壓作用於錐形金屬罩,產生高溫、高壓、高速的金屬噴流穿透裝甲。穿甲厚度50~80毫米。

(4)反跑道炸彈:專門破壞機場跑道的彈型。多數是集束彈或布灑器型。每顆小炸彈穿透 400毫米厚的混凝土後爆炸,形成直徑5米、深2米的彈坑,彈坑間隔15米左右,能把跑道切成數段。

(5)制導炸彈:普通炸彈加裝制導裝置和操縱面的彈型。分為電視制導、紅外製導、鐳射制導和羅蘭制導4種。制導炸彈的命中精度高,其圓公算偏差只有普通炸彈的1/10左右。主要用於攻擊橋樑、電站、機場設施和艦船等重要目標。目前制導炸彈的口徑有227、340、454、987和1360公斤5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