磁鏈

[拼音]:tanzhaodeng

[英文]:searchlight

藉助反射鏡或透鏡使出射光束集中在很小的立體角內,從而獲得較大光強的燈具。國際照明委員會規定,探照燈是出射光束的半峰邊角(在通過最大光強的一個平面上,最大光強與50%最大光強之間的夾角)小於2°的投光燈。

約在1870年左右,世界上就出現了以碳弧燈為光源的探照燈。1877年,法國的A.芒讓發明了一種雙球面玻璃鏡,很快即被用作探照燈的反射器。這種玻璃鏡在1885年前後被拋物面反射鏡取代。1892年,出於海防的需要,英吉利海峽沿岸布上了探照燈。1910年,開始在電弧中摻入稀土元素的氟化物或氧化物,使電弧亮度大大提高,探照燈的峰值光強隨之增加。1915年,美國的E.A.斯佩裡發明高強度電弧燈,立即被用在探照燈中一直至今。1916年,T.A.愛迪生髮明用蓄電池供電的手提式探照燈。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探照燈開始裝上載重汽車和裝甲車。第二次世界大戰中,探照燈主要用在夜間為高射炮搜尋攻擊目標。

現代探照燈主要用於船舶航行(如船用探照燈)和訊號標誌。隨著照明距離的縮短,探照燈也隨之向中、小型發展。中、小型探照燈一般以滷鎢燈為光源,它的燈絲亮度高,發光體積小而接近點光源,能瞬時點滅,但光源壽命較短。也有以超高壓汞燈、金屬鹵化物燈和超高壓的氙燈為光源的,它有更高的電弧亮度和更小的發光體,啟動特性與光源和觸發器的效能有關。

根據拋物面反射器的光學性質,放在拋物面焦點上的點光源發出的光,經拋物面反射後即形成與拋物面光軸平行的平行光束。實際上,所有的光源都有一定的體積。但因大功率的探照燈反射器口徑都很大,直徑接近1m或1m以上,故相對說來,由光源體積造成的反射光線的擴散很小,探照燈發出的光通量集中在很小的立體角內。根據光度學基本概念,一定量的光通量集中在一個很小的立體角內,必然產生極大的發光強度。一臺大型探照燈軸向光強達到上億坎德拉,投射距離可達200km。這就是探照燈能夠照明遠距離目標的原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