塑料

[拼音]:hangkong yunshu

[英文]:air transportation

使用航空器運送人員、貨物、郵件的一種運輸方式。可以用於運輸的航空器有:氣球、飛艇、飛機、直升機等。現代航空運輸使用的航空器主要是飛機,其次是直升機。

發展概況

航空運輸的歷史可以追溯到19世紀70年代。1871年普法戰爭中,法國人用氣球把法國政府官員和物資、郵件等運送出被普軍圍困的巴黎。使用飛機的航空運輸始於1918年5月5日在紐約—華盛頓—芝加哥間,同年6月8日在倫敦—巴黎間的定期郵政航班飛行。第一次世界大戰結束後,有更多的歐美國家開始使用飛機運送人員和郵件。在飛機作為運輸工具面世的同時,飛艇運輸曾有一定程度的發展。德國的“齊伯林伯爵”號飛艇在20~30年代曾多次載客橫渡大西洋,1929年實現載客環球飛行。1937年5月德國“興登堡”號大型飛艇在飛行中因氣囊起火,燒死旅客多人,至此,飛艇停止了運輸飛行。隨著航空工業的發展,專門用於運輸的飛機相繼出現。30年代初期,美國生產的DC-3型運輸機得到較為廣泛的應用。在一些國家和地區已初步形成了航線網。同時,工業發達國家開始研製多臺發動機的大型單翼全金屬結構的運輸機,進行遠端、越洋飛行的嘗試。

第二次世界大戰中,噴氣技術開始在航空領域內應用,遠端轟炸機和軍用運輸機在戰爭中得到很大發展。大戰結束後,戰爭中發展起來的航空技術轉入民用,定期航線網在全世界逐步展開。50年代初,大型民用運輸機陸續問世。60年代,航空運輸進入現代化的世界航空運輸時代。

目前,世界航空運輸業已發展成一個規模龐大的行業。1983年全世界班期飛行運輸總週轉量為1455.2億噸公里。客運週轉量 11870億人公里,以世界各國主要都市為起迄點的世界航線網已遍及各大洲。在一些國家裡,航空客運週轉量增長較快。例如,1969~1978年間,美國航空客運週轉量由2017.55億人公里,增加到3596.31億人公里,10年增長了78%;英國同期內航空客運週轉量由173.62億人公里增加到404.16億人公里,10年增長了132%。在此期間內,航空運輸比較發達的幾個主要國家航空客運週轉量增長的情況是:蘇聯105%;法國158%;聯邦德國154%;日本89%。

中國籌辦民用航空運輸始於1918年3月,當時北洋政府交通部成立籌辦航空事宜處,1919年2月在國務院下又開設航空事務處,1921年兩處合併,改組為航空署,掌管全國航空事務。1920年4月24日籌辦航空事宜處組織了北京—上海航線的北京—天津段試航,載運了郵件和報紙;5月8日正式開航,載運了旅客和郵件。這是中國最早的民航飛行。1921年4月27日航空署與郵政總局訂立郵運合同,同年6月27日北京—上海航線的北京—濟南段試飛成功,7月1日正式開航,但十天之後,因濟南機場土質鬆軟、裝置無保證而停航。

1928年6月,中華民國政府交通部開辦民用郵運航空,1929年5月成立滬蓉航線管理處,準備經營上海—南京—武漢—成都航線。同年4月17日,中國政府鐵道部與美國柯蒂斯集團的航空拓展公司簽訂航空運輸及航空郵務合同,決定中美合辦中國飛運公司,經營上海—廣州、上海—成都、上海—北平三條航線。1929年10月上海—成都航線的上海—漢口段開航。1930年7月,交通部與美商簽訂新合同,將滬蓉航線管理處和中國飛運公司合併成立中國航空公司。

1930年8月,中國政府交通部與德國漢莎航空公司簽訂合同,合股創辦為溝通歐亞大陸的歐亞航空公司,但實際上只開了中國國內上海—滿洲里航線、上海—迪化(今烏魯木齊)航線和北平—廣州航線。第二次世界大戰爆發以後,1941年8月,中德斷交,中國政府收回了歐亞航空公司的德方股權。1943年3月,歐亞航空公司改組為中國中央航空公司。

1939年9月,為便於接受蘇聯對中國抗日戰爭的援助,中華民國政府交通部和蘇聯民用航空總管理局訂立中蘇航運合約,合資組建中蘇航空公司(亦稱哈阿航空公司),經營哈密—迪化—伊犁—阿拉木圖航線,當年12月正式通航。1948年,中華民國政府通知蘇聯政府結束這項條約,撤銷這個公司。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1949年11月2日成立主管民用航空事業的中國民用航空局。11月9日,中國航空公司和中央航空公司留在香港的員工宣佈起義,迴歸新中國的懷抱。

1950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和蘇聯政府簽訂了關於建立中蘇民用航空股份公司的協定。1950年7月1日,正式成立了中蘇民用航空股份公司,經營北京—烏蘭巴托—伊爾庫茨克、北京—瀋陽—哈爾濱—赤塔和北京—蘭州—烏魯木齊—伊犁—阿拉木圖三條航線。1955年1月1日,中蘇民航公司撤銷,其下屬機構全部劃歸中國民用航空局建制。

1952年7月17日在中國民用航空局下設立中國人民航空公司。1953年6月9日這一公司撤銷,其空運業務由中國民用航空局直接經營。

中國的航空運輸事業在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以前的30餘年裡發展緩慢。在1929~1949年的20年時間裡,航空運輸的總週轉量只有 2億噸公里。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以後,航空運輸事業得到較快的發展。目前,中國民航已擁有大、中、小各種型別飛機配套的機群。截至1984年底,已開闢國內、國際航線211條,航線距離41.39萬公里。國內航線通達80多個城市,每週飛行600餘個航班;國際航線24條,通達19個國家的24個城市,通航里程達17.77萬公里。中國民航已與 40多個國家簽訂了航空運輸協定,與18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航空公司建立了業務聯絡。1956年中國民航的飛行員駕機飛越了號稱“世界屋脊”的西藏高原,開闢了北京-成都-拉薩航線(見彩圖)。

現在,除臺灣省外,全國28個省、市、自治區都有通達北京的航線。中國民航開航以來,運輸量平均每年遞增20%以上,1984年完成的運輸總週轉量為 9億多噸公里。在經營思想方面,中國民航始終把保證飛行安全放在首位,建立了一整套比較完善的規章制度,因此,30餘年來一直保持著良好的飛行安全記錄。

特點和作用

航空運輸具有如下主要特點:

(1)快速。飛機的飛行速度快。早期的活塞式飛機所達到的最大時速約為600公里,進入噴氣飛機時代以後,客機的時速已提高到1000餘公里。

(2)機動。航空運輸不受地理條件的限制。飛機可以把任何距離上的兩個地理點溝通,對遠距離的國際、洲際旅客,可以不用換乘,進行直達運輸。

(3)經濟效益高。修建機場比修鐵路、公路佔用土地少、投資省。此外,航空運輸平時為國計民生服務,戰時,航空器不需任何改裝,即可迅速轉而為戰爭服務,是良好的軍用和民用結合的交通工具。

航空運輸的主要缺點是載重量小,運輸成本較高,當前尚不能大量發展普通貨物運輸。其次是噪聲汙染嚴重。

由於航空運輸具有快速、機動的特點,可以為旅客節省大量時間,為貨主加速資金週轉,因此,在客運和進出口貿易中,尤其是在貴重物品、精密儀器、鮮活物資等運輸方面,起著越來越大的作用。

管理和經營

航空運輸對發展國民經濟和促進國際交往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所以多數國家對發展本國的航空運輸事業都比較重視,在政府中設立專門機構,管理航空運輸事業,如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設定民用航空局,美國政府設定聯邦航空局,蘇聯部長會議設定民用航空部等。為了促進本國航空運輸的發展,多數國家都制定有支援本國航空運輸企業發展的具體政策,如政府直接投資,貸款,減免各種捐稅,給予各種形式的財政補貼等。為了適應航空運輸量的增加和航線網的加密,在航空運輸的管理方面要求加強航路建設,改善技術狀況,搞好通訊、導航設施,組織好空中交通管制業務,以提高航路對飛行的容納量。為此,一些國家由中央或地方政府對航空港、航路和空中交通管制機構進行直接管理。

經營商業性航空運輸的企業,通常是國營或私營的航空公司。經營的形式主要有班期運輸、包機運輸和專機運輸三種,通常以班期運輸為主。班期運輸是指按航空運輸企業對外公佈的班期時刻表,沿固定的航線、按固定的時間、使用固定的機型執行的運輸任務。在待運客貨量多時,航空運輸企業也組織沿班期運輸航線的加班飛行。這種飛行通常視同班期飛行。專機運輸和包機運輸是根據需要臨時安排的。

航空運輸的經營質量主要從三方面評價:

(1)安全水平;

(2)經濟效益;

(3)服務質量。

航空運輸企業是把保證飛行安全放在工作的首位。為了保證飛行安全,應加強對飛機機械的維護檢修,提高工作人員的業務技術素質和改進各項服務保障裝置。考核飛行安全的指標是每億人公里因飛行事故的死亡人數或每百萬架次飛行發生致命事故的次數。現在世界定期航班飛行事故的死亡率是明顯下降的,如1980年每億人公里事故死亡率只為1950年的1/21。

航空運輸的經濟效益與運輸生產率的提高密切相關。提高運輸生產率的前提是航空公司在準確的市場調查和客貨源預測的基礎上,選擇適宜的機型,開闢合理的航線和掌握精確的經濟核算手段。考核運輸生產率的指標通常為運輸週轉量,旅客運輸以人公里為計量單位,貨物、郵件運輸以噸公里為計量單位。航空公司在經營活動中必須採取措施,提高飛機利用率和飛機載運率,降低燃油消耗率。國際上,現代大型客機平均日利用率多者可達12小時以上,提高飛機利用率可加速資金的週轉。飛機載運率是飛機每次飛行的裝載量和飛機可載量的比率,載運率的高低直接影響航空運輸企業的財務收入。燃油消耗量與飛機的載量、飛行高度、發動機工作狀態的選擇以及駕駛員技術水平等多種因素有關,而一般飛機的燃油消耗約佔飛行成本的40%~50%,因此,節約燃油是降低成本、提高經濟效益的重要手段。

客運在航空運輸中占主導地位。國際上較先進的航空公司都備有電子計算機自動訂座系統,旅客可以通過電話、電報遠距離預訂座位,然後,在規定時間內取票乘機;也可以直接到售票處訂座或不經預訂,按航空公司的規定時間直接購票乘機。航空客票一般是記名的,限本人使用。航空運價原則上是按距離比例計費制,國際運價按國際航空運輸協會統一規定的協議計算運價。提高服務質量,除文明服務,方便旅客,保證旅途舒適、愉快以外,最重要的是航班的正常性,即班機按公佈的班期時刻表準時起飛、到達。考核航班正常性的指標是正點率。班機的起飛和到達時間在班期時刻表規定時間的15分鐘範圍內即為正點,正點飛行班次佔總飛行班次的比率即為正點率。

由於航空運輸成本較高,所以貨運所佔比重較小,一般在客運航班飛機上,除旅客逾重行李外,多餘噸位裝載郵件和貨物。交付空運的貨物多限於貴重小件物品和急需快件等。專門的貨運航班在班期運輸中所佔比例較小。航空貨運對特殊貨物,如動物、屍體、鮮活易腐物資、危險品等訂有特殊運輸規則。航空運輸企業為了搞好企業經營,對各種業務活動都規定有具體的規章制度。

為了協調國際間的航空事務,在聯合國內設有政府間的專門機構,即國際民用航空組織;在各航空運輸企業之間設有非官方的國際航空運輸協會。

機型選擇和航空港建設

飛機機型的選用直接關係到企業的經營效果。衡量飛機經濟技術效能的指標很多,與經營效果關係較大的指標有:飛行速度、航程、載重量、燃油利用率等。選用飛機時不能只追求單一的效能資料,而是要綜合衡量其整體經濟技術效能,根據所飛航線的具體情況,選擇最合適的機型,以達到最理想的經濟效果。經營範圍比較廣的航空運輸企業一般都配備有遠、中、近程,大、中、小型,各種用途配套的飛機機群,以適應於不同飛行條件的飛行航線。1983年在國際民用航空組織登記的全世界營業運輸飛機(不包括中國和蘇聯)有渦輪噴氣式飛機6760架,渦輪螺旋槳式飛機1500架,活塞式飛機880架。

航空港是保障執行航空運輸任務的飛機安全起降的基地,也是空運旅客、貨物、郵件的集散地。航空運輸量的日益增長,要求航空港必須有完善的飛行保障和服務設施,要備有能滿足各種型別飛機起降的跑道,效能先進的航空通訊、無線電導航及目視助航設施,可接待足夠數量過往旅客的候機樓和具備為過往飛機迅速進行檢查維修和加註燃油的設施等。航空港內的業務,如對飛行的管理、航空氣象服務、飛機和器材的調配使用、航班計劃的編制、訂座和售票服務等,均要實現自動化作業,以便保證飛行安全,提高服務質量和飛行正常性。

展望

隨著經濟和技術的不斷進步,各國人民之間的交往日趨密切,各國旅遊事業不斷髮展。在可以預見的未來,航空客運的需求量必將有更大的增長。為了滿足客觀的需求,各國航空運輸業必將有相應的發展。

航空運輸使用的飛機,預計到20世紀末仍將以發展亞音速飛機為主。根據當前空運市場的需求,飛機制造業在發展新機型的同時,將發展耗油量小的飛機,以降低飛行成本,減少大氣汙染,降低噪聲水平等。為了解決某些航空港吞吐能力不足的問題,也可能發展一定數量的超大型客機。但超大型客機的發展,必須以沿用現有的機場設施為前提。超音速客機也必須在提高燃油效率和解決一系列公害問題之後,才能作為新一代飛機在航空運輸中得到應用。

航空貨運方面採用集裝箱運輸將是主要發展方向。此外,利用飛艇技術解決超重、超大物件的空中運輸問題正在進行研究。

參考文章

中國航空運輸(airtransportation of China)中國地理企業通過空運貨物取得的航空運輸業發票是否可以抵扣進項稅額?財務稅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