牽出線

[拼音]:shuili shusong zhuangzhi

[英文]:hydraulic transport

將粉粒狀或塊狀的物料與水混合後,利用水的流速在管道中輸送物料的輸送系統。用它輸送塊狀物料時(如農場輸送馬鈴薯),輸送距離一般較短。輸送粉粒狀物料時,輸送距離和輸送能力可以很大。輸送粉粒狀物料的裝置稱為漿料管道輸送裝置。水力輸送裝置還可輸送精銅礦、瀝青砂、鈾礦廢渣、淤泥、鍋爐灰渣和一切遇水不變質或不怕變質的物料。這種裝置不受氣候和地理條件影響,可構成任意形狀的空間輸送線路;輸送過程中不汙染環境,佔地少;輸送能力越大,運距越長,成本越低。美國於1957年建成了第一條長達 174公里的輸送煤炭的俄亥俄煤漿管線,1970年,更加完善的黑邁薩煤漿管線投入使用,輸送距離達440公里,年輸送能力為437萬噸,管徑457毫米,管內漿料流速1.2~2.8米/秒,漿料濃度為45~55%的固體重量百分率,共有4個接力泵站。加拿大、蘇聯和歐洲國家也都很重視煤漿管道輸送技術。

工藝過程

圖為煤漿輸送系統的組成。煤炭先經過前處理,即將煤在製漿車間破碎、磨細至適當的粒度,加水配成一定濃度的漿料。然後用泵將漿料打入管道,完成輸送過程。管道最好埋在地下,露天架設時常常需要採取防凍措施。運距大時,須根據泵的能力設若干個接力泵站。漿料到目的地後,必要時需要脫水、乾燥,使物料達到合用的溼度,還要進行汙水處理,這些稱為後處理。

引數選擇

(1)物料粒度:一般為8~100目,密度越大的物料,越要磨得細。粒度越小,前處理和後處理的裝置越複雜,作業費用也越高。

(2)流速:不同的物料和不同的粒度要選用不同的流速。流速過低會出現沉澱甚至堵塞;流速過高,徒耗能量且加劇管道磨損。為此,應通過試驗找出不發生沉澱的臨界流速,實際流速應稍高於臨界流速。

(3)濃度:針對不同的物料和輸送條件通過試驗選定。對煤、石灰石和鐵精礦一般取物料的重量佔漿料重量的50~70%。物料種類、粒度、流速、濃度、運距和輸送能力諸因素相互影響,引數的選擇要綜合考慮,進行優選。

參考書目

E.J.Wasp,Solid-LiquidFlowSlurryPipeline Transportation,Trans.Tech.Publ.,Germany,19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