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料藥

[拼音]:jiqiren

[英文]:robot

能靈活地完成特定的操作和運動任務,並可再程式設計序的多功能操作器。英語機器人“robot”一詞來源於捷克作家K.恰佩克的劇本《羅素姆萬能機器人》中的robota(勞役)一詞。機器人主要在功能上仿人,其外形多種多樣。人們常把能在某種意義上模擬生物(主要是人)動作和行為的機械電子裝置統稱為機器人。

發展簡況

20世紀40年代末,人們為了在有放射性物質或其他有害工作環境中進行作業,開始研究遙控操作器。60年代初,出現了用於生產中的工件搬運的產業機器人。同時為了提高產業機器人的水平和由於人工智慧研究的需要,開始研製實驗性的智慧機器人。70年代,研製出具有視覺、觸覺和行走能力或具有識別和一定理解能力的不同型別智慧機器人。這些進展為形成一門關於機器人的設計、製造和應用的綜合技術即機器人技術(robotics)奠定了基礎。它的研究內容涉及機器人的運動學與動力學、系統結構、感測器與感知技術、控制技術、語言、行動計劃及其應用等方面。

基本型別

機器人或操作器的常見的型別有遙控操作器、工業機器人和智慧機器人等。遙控操作器由人操縱主動臂,靠遠距離的從動臂來完成指定的操作任務。工業機器人是一種按預先編好的程式重複進行操作的自動裝置。智慧機器人則是利用感覺、識別、理解,作出決策和行動的高階機器人。

基本功能

機器人主要有操作、移動、感知和控制等功能。操作和移動功能主要由臂、腕、手和移動機構等部件組成的系統來實現,感知和控制功能由感知系統和對機器人的動作進行控制的控制系統來完成。機器人的智慧水平在很大程度上取決於感知系統和控制系統。現代的機器人具有再現人的感覺、操作、行動和處理意外事件等能力,可以完成較為複雜的作業。

應用

機器人可用於工業、農業、軍事和科學研究等各個領域。例如機械製造中的搬運機器人、點焊機器人、弧焊機器人、噴漆機器人、裝配機器人,農業用的撒藥機器人,核廢料處理機器人,水下機器人,極限作業機器人,移動機器人等。機器人與數控機床等組成的柔性製造系統,適應了多品種小批量生產的需要,併為實現少人或無人生產系統創造條件。微型計算機和人工智慧技術使機器人向智慧化發展成為現實,它的應用和推廣將對人類的勞動和生活方式產生重要的影響。現有的人-機器生產系統將變為人-機器人-機器的生產系統。人指揮機器人進行生產,把人從單調、繁重、惡劣、危險等工作環境下解脫出來,以便從事更富有創造性的工作。

參考書目

合田周平、木下源一郎著,王棣棠譯:《機器人技術》,科學出版社,北京,1977。(合田周平、木下源一郎:《ロボツトェ學》,コロナ社,東京,1977。)

參考文章

機器人能彈琴嗎美術與音樂機器人資料終極大全素材機器人的由來常識《不是機器人》經典臺詞素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