氣液固相反應過程

[拼音]:Foshan caizha shitou

[英文]:Foshan festoon lion's head

用竹篾、紙、紗、綢綁紮、裱糊、彩繪、裝配成的獅頭。是中國民間獅子舞的道具。

《漢書·禮樂志》中記載,漢代已有獅子舞。到唐、宋更為盛行。佛山彩扎獅頭始於清代乾隆年間(1736~1795),至清末已很興盛,產品並出口。著名作坊有“黎祥興”、“黎祥泰”、“黎祥新”、“忠誠泰”、“德泰祥”、“麥榮記”等。中華人民共和國建立後,佛山彩扎獅頭有了較大的發展,1985年年產量達3.8萬隻。產品除銷廣東、廣西外,還出口日本、美國、加拿大、聯邦德國和東南亞等20多個國家和地區。此外,廣東省的廣州、鶴山、南海、潮州等市、縣也生產彩扎獅頭。香港、新加坡的廣東籍華僑也製作彩扎獅頭。

佛山彩扎獅頭有50多個品種,主要分大獅頭、小獅頭(兒童玩具)兩大類。大獅頭分為特級、一級、二級、三級等,級數以做工精粗而分;而規格均以彩扎獅頭的嘴的寬度表示。大獅頭有47、45、41、37cm4種規格。小獅頭有33.5、29.5、26、22、18.5cm 5種規格。佛山彩扎獅頭根據臉譜又分文獅、武獅、少獅 3種。文獅多用作娛樂性耍舞;武獅用作比武、採青;少獅為青少年耍舞之用。臉譜圖案主要有“白臉劉備獅”、“紅臉關公獅”、“黑臉張飛獅”以及“五虎將獅”(分別為白、黃、紅、黑、青五色)等。近年來,又設計了陳列欣賞用的“精妝小獅”等新品種。佛山彩扎獅頭的藝術風格以神似為特點,造型誇張,威武雄健、裝飾華麗。

佛山彩扎獅頭的製作分扎作、裱貼、彩繪、裝配 4道工序。首先,以竹篾扎作成獅頭造型的框架,然後裱貼以紙、紗、綢等,一般為6層,使其堅固結實,不易損壞,外表平整,不起皺褶。彩繪是按照臉譜和不同的要求,手工彩繪各式特定的裝飾圖案。最後,裝配以絨球、纓珞、小銅鏡、小金屬片、兔毛、馬尾等。整個彩扎獅頭重量不得超過4kg,便於人們耍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