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衡重式叉車

[拼音]:daqi wuran dui jiankang de yingxiang

[英文]:health effects of atmospheric pollution

人類活動排出的汙染物擴散到大氣中,當這種汙染物濃度超過大氣自淨能力時便構成大氣汙染,直接或間接地影響人體健康,例如引起感官的和生理機能的不適反應,產生亞臨床的和病理的改變,出現臨床體徵或存在潛在的遺傳效應,發生急、慢性中毒或死亡等。1930年12月的比利時馬斯河谷煙霧事件,1948年10月的美國多諾拉煙霧事件和1952年12月的英國倫敦煙霧事件都是由於大氣汙染造成的。目前大氣汙染已不再侷限於部分地區,而波及全球。

大氣汙染物種類繁多,但排放量大、汙染範圍廣、危害嚴重的只有幾十種,可分為化學性物質、放射性物質和生物性物質三類。

化學性物質汙染與健康

汙染大氣的化學性物質主要來自煤和石油的燃燒。冶金、火力發電、石油化工和焦化等工業生產過程排入大氣的有害化學物質最多。最常見的大氣一次汙染物有:

(1)顆粒懸浮物,包括降塵、飄塵、石棉和無機金屬粉塵等。

(2)有害氣體,包括二氧化硫、二氧化氮、一氧化碳、二氧化碳、碳氫化合物、氟、氯、硫化氫、硫醇和氨等。大氣二次汙染物主要是光化學氧化劑、硝酸霧和硫酸霧等。

成年人每天約吸入10~12立方米空氣,大氣中的有害化學物質一般是通過呼吸道進入人體的。也有少數的有害化學物質經消化道或面板進入人體。大氣汙染對健康的影響,取決於大氣中有害物質的種類、性質、濃度和持續時間,也取決於人體的敏感性。例如飄塵對人體的危害作用就取決於飄塵的粒徑、硬度、溶解度和化學成分以及吸附在塵粒表面上的各種有害氣體和微生物等。有害氣體在化學性質、毒性和水溶性等方面的差異,也會造成危害程度的差異。另外,呼吸道各部分的結構不同,對毒物的阻留和吸收也不盡相同。一般說,進入愈深,面積愈大,停留時間愈長,吸收量也愈大。成年人肺泡總面積約為55~70米2,而且佈滿毛細血管。因此,毒物能很快被肺泡吸收並由血液送至全身,不經過肝臟的轉化就起作用,所以毒物由呼吸道進入機體的危害最大。

大氣中化學汙染物的濃度一般比較低,對居民主要產生慢性毒作用。但在某些特殊條件下,如工廠發生事故,使大量汙染物驟然排出,或氣象條件突然改變(如出現無風、逆溫、發霧天氣),或地理位置特殊(如地處山谷、盆地等),使大氣中有害物質不易擴散,這時有害物質的濃度便會急劇增加,引起居民急性中毒,或使原來患有呼吸道慢性疾病和心臟病的居民病情惡化或死亡。

直接刺激呼吸道的有害化學物質(如二氧化硫、硫酸霧、氯氣、臭氧、煙塵)被吸入後,首先刺激上呼吸道粘膜表層的迷走神經末梢,引起支氣管反射性收縮和痙攣、咳嗽、噴嚏和氣道阻力增加。在毒物的慢性作用下,呼吸道的抵抗力會逐漸減弱,誘發慢性呼吸道疾病,嚴重的還可引起肺水腫和肺心性疾病。流行病學調查資料表明,城市大氣汙染是慢性支氣管炎、肺氣腫和支氣管哮喘等疾病的直接原因或誘因。大氣汙染嚴重的地區,呼吸道疾病總死亡率和發病率都高於輕汙染區。慢性支氣管炎症狀隨大氣汙染程度的增高而加重。

大氣中的無刺激性有害氣體,由於不能為人體感官所覺察,危害比刺激性氣體還要大,一氧化碳就是這樣(見一氧化碳汙染對健康的影響)。一氧化碳通過呼吸道進入血液,可形成碳氧血紅蛋白,造成低血氧症,使組織缺氧,影響中樞神經系統和酶的活動,出現頭暈、頭痛、噁心、乏力,嚴重時會昏迷致死。

在城市,特別是某些工廠附近的大氣中,還含有潛在危害的化學物質,如鎘、鈹、銻、鉛、鎳、鉻、錳、汞、砷、氟化物、石棉、有機氯殺蟲劑等。它們雖然濃度很低,但可在體內逐漸蓄積。大氣中的這些有毒汙染物,還可降落在農作物上、水體和土壤內,然後被農作物吸收並富集於蔬菜、瓜果和糧食中,通過食物和飲水也能在人體內蓄積,造成慢性中毒。這些物質對機體的危害,在短期內並不明顯,但經過長期蓄積,也會引起遠期效應,影響神經系統、內臟功能和生殖、遺傳等。因此,研究大氣有害化學物質對健康的影響,必須考慮從食物和飲水中攝入有害物質的總量。

大氣中某些有害化學物質還具有致癌作用。它們大部分是有機物,如多環芳烴及其衍生物(見多環芳烴汙染與癌),小部分是無機物,如砷、鎳、鈹、鉻等。在嚴重汙染城市的大氣煙塵和汽車廢氣中,可檢出30多種多環芳烴組分,其中苯並(a)芘的存在比較普遍,致癌性也最強。50年代以來,各國城市居民的肺癌發病率和死亡率都在逐漸增高,而且顯著高於農村,有的已超過胃癌、肝癌、宮頸癌而上升為第一位。英美各國流行病學調查資料表明,城市大氣中的苯並(a)芘濃度或煤煙量與肺癌死亡率有明顯的相關性。但這種關係究竟是致癌還是促癌,尚待進一步研究。美國公共衛生署已作出吸菸與肺癌有關的結論。

大氣中一些有害化學物質對眼睛、面板也有刺激作用,有的有臭味還可引起感官性狀的不良反應(見惡臭)。大氣汙染物還會降低能見度,減弱太陽輻射強度,破壞綠化,腐蝕建築物,惡化居民生活環境,間接影響人體健康。

放射性物質汙染與健康

大氣中的放射性物質主要來自核爆炸產物。一些微小的放射性灰塵能懸浮在大氣中很多年。放射性礦物的開採和加工、放射性物質的生產和應用,也能造成對空氣的汙染(見放射性汙染對健康的影響)。汙染大氣起主要作用的是半衰期較長的放射性元素,如鈾的裂變產物, 其中重要的是90鍶和137銫。放射性元素在體外,對機體有外照射作用;通過呼吸道進入機體,則有內照射作用。放射性物質在肺中的濃度,通常比在其他器官中大,因而肺組織一般受到較強的照射。肺部的巨噬細胞,在吞噬了放射性微粒以後,可形成電離密度相當高的放射源。進入肺中的放射性物質能十分迅速地散佈到全身。除核爆炸地區外,大氣中的放射性物質,一般不會造成急性放射病,但長時間超過容許範圍的小劑量外照射或內照射,也能引起慢性放射病或面板慢性損傷。大氣中放射性物質對人體更重要的影響是遠期效應,包括引起癌變、不育和遺傳的變化或早死等。

生物性物質汙染與健康

大氣中的生物性汙染物是一種空氣變應原,主要有花粉和一些黴菌孢子。這些由空氣傳播的物質,能在個別人身上引起過敏反應。空氣變應原可誘發鼻炎、氣喘、過敏性肺部病變。另一種是病原微生物。抵抗力較弱的病原微生物在日光照射、乾燥的條件下,很容易死亡,一般空氣中,數量很少。抵抗力較強的病原微生物,如結核桿菌、炭疸桿菌、化膿性球菌,能附著在塵粒上汙染大氣。

研究方法

大氣汙染對人群健康的影響是多方面的。要闡明低濃度的影響就很困難,即使在嚴重汙染事件中,也難以確定起主要作用的汙染物,因此需要進行以下幾方面的研究工作:

(1)進一步運用環境毒理學和環境流行病學的方法,研究大氣中各種汙染物在低濃度和長時間條件下的作用,以及它們的聯合作用,以探明汙染物對人群,特別是易感人群帶來的慢性和潛在性的生物學效應,找出汙染物的劑量-反應關係,提出大氣汙染物影響健康的早期指標,制定和修改汙染物的衛生標準。

(2)進一步研究大氣汙染與癌(特別是肺癌)、心血管疾病等發病率和死亡率的關係,要進行病因學和發病機制等的探討。

(3)進一步研究大氣中重金屬汙染物在機體內的代謝、蓄積和其他環境重金屬汙染物的綜合影響與總攝入量的關係。

(4)依據大氣汙染對健康的影響,開展大氣質量綜合評價指標和預斷評價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