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增長速度方程

[拼音]:shuiziyuan guanli

[英文]:management of water resources

為防止水資源危機,保證人類生活和經濟發展的需要,運用行政、技術、立法等手段對淡水資源進行管理的措施。水資源管理工作的內容包括調查水量,分析水質,進行合理規劃、開發和利用,保護水源,防止水資源衰竭和汙染等。同時也涉及水資源密切相關的工作,如保護森林、草原、水生生物,植樹造林,涵養水源,防止水土流失,防止土地鹽漬化、沼澤化、砂化等。

水資源狀況

水是地球上一切生命賴以生存、人類生活和生產不能缺少的基本物質,又是地球上自然資源中不可替代的重要物質。地球上水的總儲量約為13.6億立方公里(另說13.2億、14億、15億立方公里)。其中海洋水約佔97.3%,淡水約佔 2.7%。淡水資源中冰山、冰冠水佔77.2%,地下水和土壤中水佔22.4%,湖泊、沼澤水佔0.35%,河水佔0.1%,大氣中水佔0.04%。便於取用的淡水只是河水、淡水湖水和淺層地下水,估計約300萬立方公里,僅為地球總水量的0.2%左右。

水在自然界中呈迴圈狀態(見水迴圈)。由海洋、河湖、地面蒸發為汽,上升進入大氣層,再凝為降水降落到陸地和海洋。因此水在自然界又是可以不斷更新的資源。地球上流動迴圈的水量大體上是恆定的,每年降水約為42萬立方公里,其中降落到陸地上的約10萬立方公里,再從陸地上通過江河流入海洋的水量約為4~4.5萬立方公里。從水的儲量和可更新的角度看,地球上的水資源是豐富的。但由於各地區的水文、氣象條件的差異,水資源在時間上和空間上的分佈極不均衡。例如某一地區因一年中降水期集中,水資源難以利用,造成地區性或季節性的用水供需矛盾。第二次世界大戰後,一些發達國家開始感到水源不足。隨著人口的增多和生產的發展,需水量不斷增加。近年來,世界總需水量每年約遞增4%,有些國家平均每10年增長1倍,水荒問題日益尖銳。目前許多城市和地區因不考慮水資源可供量,盲目發展工業,盲目集中人口,水的自然補給量不敷支出。而水又不可以任何物質替代,造成了水資源危機。據估計,現在世界上有43個國家和地區缺水。有人預測,如果不改變現有的不完善的生產工藝和各種浪費水資源狀況,到22世紀時將出現世界性水危機,全人類的生產和消費將會受到嚴重的甚至災難性的影響。

水汙染和水資源保護

水體汙染是造成水資源短缺的重要原因。半個世紀以來,水汙染控制技術的發展比較緩慢,汙水量卻迅速增加,致使許多內陸水和海洋水的汙染程度在不斷加深。據估計,70年代全世界每年排入水體的汙水量約6000~7000億立方米,其中多數未經處理,對水資源的破壞和對人類健康的損害已經十分嚴重。據世界衛生組織估計,1980年有13.2億人口得不到清潔的飲用水。醫學家估計,世界上每四個病人中就有一人是因水汙染而致病的。目前還有大量化學毒物進入飲用水源,這些物質對人類健康有長遠影響和潛在危害,其中有的可能屬於未知之列。

從普遍重視水源保護至今,已歷半個世紀,但從總體上看,收效甚微。70年代以來,許多國家都認為,必須對水資源進行嚴格的科學管理(見水體汙染源管理),從根本上防止水資源危機。據聯合國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統計,1977年用於治理水汙染的投資佔全部環境費用的87%。1978年,該組織理事會向成員國提出了10條告誡,要求進一步全面加強水資源管理。主要內容是:制訂水資源管理的長期規劃;保證高質量的飲用水源;進行流域管理,有效地解決水資源問題;運用立法和經濟手段,控制水資源的汙染和損耗;評價水源和檢測鑑別汙水中的組分(包括物理的、化學的、生物的和毒性指標引數);宣傳並爭取公眾對水資源管理的支援等。

為了防止水汙染,保護水源必須建立如下的觀念:水是寶貴的資源,必須節約使用;減少用水量就會減少汙水量,要做到合理用水,最大限度地減少進入水體的汙水量(見水汙染綜合防治)。

管理體系

要把一定範圍內的水(包括用水、汙水、地面水、地下水、雨水以及農田排水等)作為一個整體來考慮,按地理環境或水系流域進行管理,包括水源現狀的調查和監督、水質監測系統、用水限制措施和汙水管理系統,加強水資源的管理。一般做法是:

(1)建立國家級統一管理機構。為了有效地實現技術政策和管理措施,合理地利用水資源和防止水汙染,必須首先建立國家級的統一管理機構。目前,歐洲許多國家以及美國等都建立了國家水資源管理委員會,有的國家則委託中央有關部門統一管理。其主要職能是:組織和協調有關部門進行水資源現狀的調查分析;預測水利事業的發展及其影響;制定和實施水資源分配計劃、水資源遠景發展規劃以及綜合防治水汙染的政策和措施;監督和檢查地方水資源管理機構的活動;組織開展有關科學研究工作以及提供情報資料等。

(2)建立地方性水資源管理機構。按水系、流域或地理區域而不是按行政區域劃分水資源管理區,是一種有效的管理方法。美國設有22個水資源管理區,英國將原來的12個河道管理局按流域合併重劃為10個流域管理局,日本也設有流域管理區。流域或區域管理機構的職能,是根據本國頒佈的有關法規,對管轄範圍內水資源的開發利用、河道的水質和水量進行監督和保護。如英國,流域管理局的主要職能是:制定和實施水資源的發展規劃;監督水的利用和保護;定期對地下水、地面水的狀況進行分析;制定各種用水系統設計方案;稽核水利和水庫的建設許可證;檢查用水計劃的合理性;控制汙水排放以及向司法機關對破壞水資源肇事者提出訴訟等。

世界衛生組織向發展中國家建議採取以下水資源管理措施:水資源規劃是城市和工業建設規劃的組成部分,應同時制訂;綜合安排給水和排水規劃,以充分利用現有水源並保證人類健康;充分掌握有關氣象、水文和地質條件等資料,以正確估算水資源總量,並確定水質;如果遠景用水量可能超過可供水量,則應及早採取適當的給水和排水處理方法,以及採取蓄水、保水和再生、回用等措施,以免發生水荒。

地方性水資源管理機構一般以水系總流域或支流域為單位制定水資源規劃,較為合理。一個流域內的水體汙染控制和水量管理,以歸屬同一管理機構為宜。水資源管理機構應對全地區水資源的規劃、管理以及水汙染控制負責,並與公共衛生機構協作。

此外,一些國家還規定水資源管理機構人員需包括水文地質、土壤改良、漁業、農業、工業和一般水利、水電專家,有的地區還應包括採礦、航運等專家。

中國尚未建立國家統一的水資源管理機構,而由水利電力部、地質部、農牧漁業部、城鄉建設環境保護部等分管地面水系、水的開發利用、水利工程設施、地下水資源勘探,以及城市供水和汙水處理等工作。同時也設有河道或地區性水資源統一管理機構,負責水系或本地區水資源的開發、利用、分配、監督、保護等。1973年以後,全國一些水系成立了以保護水源免受汙染為目的的機構,如先後成立了長江、黃河、淮河、官廳水庫等若干個“水源保護辦公室”,其職能是制定水源保護規劃、汙水排放標準和法規,並對有關汙染源進行監督,以及組織社會力量支援汙水治理工程等。

制定水資源管理法規

水資源管理實際上是一種限制措施,必須制定各種法規,實行有效的科學管理。其中包括限制汙染物排放量,控制用水量,強制迴圈用水和汙水淨化等一系列措施,制定技術政策和對違法者的制裁條令,並規定管理機構的職責範圍以及和其他部門的關係等。許多國家都制定有關於保護水資源的法律。英國在19世紀設立泰晤士河水管理局,制定了改善泰晤士河水質的規定,1948年制定了國家級水源保護法(河流委員會法),以後作過多次修訂。美國於1899年制定了第一個水資源管理法,至1972年已有關於水的各種法規10餘種。

當前,由於水荒的不斷髮展,水資源管理工作已成為全球矚目的世界性問題。造成這種狀態的重要原因之一,是長期以來對水資源缺乏全面和深入的科學研究,對水資源未能合理利用。如能實行科學的利用和管理,水資源危機是可以防止的。為此,要改變人類用水方式和傳統概念,研究水資源管理的有關問題,包括:研究水迴圈過程和水資源平衡;研究用水發展趨勢的預測方法;研究統一規劃水資源管理的方法;研究水質的管理方法和技術手段;研究汙水的處理和利用技術;制定各種工業用水和排水定額;研究汙水的再生、回用和汙水處理閉路迴圈系統等。

參考文章

國家實行最嚴格的水資源管理制度,劃定了哪三條水資源管理“紅線常識你瞭解《江蘇省水資源管理條例》和兩個決定嗎?常識